法理相融,认知一致

——四年级计算观摩课的教研探讨

山水小学
创建于10-09
阅读 26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色满园意正浓,齐心教研正逢时。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夯实课堂教学能力,2024年10月9日在山水小学举行了新城区四年级数学观摩课活动,来自呼哈路小学的高丽华老师和山水小学的张矗云老师分别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口算除法》,全区四年级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高丽华老师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堂课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整数乘法,其价值之一就在于让学生经历从“碎片化”到“结构化”的成长过程。复习旧知由两位数乘一位数切入,引出口算、笔算、点子图、长方形分解、画表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这几种方法的共同点都是先分开再乘最后相加,初步建立“拆——算——合”的数学模型。紧接着教师利用学习任务单,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拆——算——合”即“先分后合”的数学模型的理解。整堂课新授环节层次分明,高老师循循善诱,激励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引发生成,建构促进生长。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先分后合”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多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中,发挥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承前启后的作用,前后贯通,建构完整的整数乘法知识体系,引领学生体验知识的再生长、再认识,感悟计算方法的实质性联系。

      张矗云老师执教的《口算除法》,课伊始,张老师通过回顾80÷2=4这个算式让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而后便出示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也为后续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素材,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在研究80÷20=4的环节,多数学生知道结果商为4的情况下,张老师不慌不忙的开展探究其本质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此来打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借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知算法的情况下明算理,使得计算法理充分交融。张老师通过展示学生创造的多种样本来解释为什么可以将80÷20=4的本质算理,并对不同算法之间进行了对比沟通,进一步凸显出计算的核心本质,再利用沟联以往学习经验,运用计数器得出计算原理的一致性,深度的解析了学生提出的“为什么可以将末尾的一个0同时划去”的外显现象,同时也深刻诠释了除法计算的内在核心本质。进而张老师再通过变式应用解决800÷200、8000÷2000、……等一系列算式,简简单单的利用计数器与8颗珠子就酣畅淋漓的建构了此类计算问题的模型,实现了由特殊向一般情况的进阶,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完全归纳方法所带来的便利,利用这8颗珠子为学生心中“划0”的计算方法安下了一个坚固的计算原理之家。

      课后说课环节,两位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分享与反思,两节灵动的课堂带给我们享受和启发。各年级数学老师各抒起见,纷纷指出了本堂课的亮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呼哈路小学数学教导主任姜丽艳,针对计算教学做了《数与运算一致性的落实》的讲座。

      最后教研员张静老师对两节课中的每个环节与细节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与分享,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本次观摩活动中,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踏踏实实的经历理解教材、设计课堂、实践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给老师们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促进专业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阅读 2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