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量感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创建于10-09
阅读 3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课标明确要求: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本单元的内容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知识是基础,后面是拓展与延伸,内容循序渐进,量感培养螺旋上升。因此,10月9日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组研究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量感的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的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课进行研究。

        这次活动主要分三个议程:研讨备课,教师授课,评课交流。

        一、研讨备课  

        10月9日上午,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研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由欧阳辉老师从数学“三会”开始分析,研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而进行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理解度量的本质,建立量感;依托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化繁为简,建立几何直观;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创新意识。

        二、教师授课

        10月9日下午,由欧阳辉老师授课。他引导学生尝试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能进行正确计算,会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量感主要体现在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的感悟。其实质就是求这个图形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数方格”的过程,体现了这个实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量化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体现了方法的优化。

        三、评课交流 

       课堂展示结束后,老师们有序地进行了研讨。围绕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进行说课、评课。各位老师以"培养学生量感"为关键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邓明霞老师认为:“数方格”的过程是建立学生量感感悟的过程。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王志老师认为:本节课主要的导学思路是“猜测——验证——总结——应用”。和猜测和验证的方法都是学生提出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路,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和丰富量感体验,建构量感意识。

       最后,课题主持人黎奋敏老师进行总结:从数学本质的角度上看,图形的测量是图形“量化”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化就不能很好的达到精准的目的。周长是平面图形一维量化的结果,面积是平面图形二维量化的结果,体积是立体图形三维量化的结果。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是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种子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量感层层递进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结合第一,第二学段学习的内容,从大单元教学角度去分析,培养学生的量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角。

阅读 3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