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践者——关程元(四十五)

关程元
阅读 10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融”入其中  “跨”出精彩

个人简介:吉林市滨江南路学校数学教师。曾获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大赛一等奖、校先进个人、优秀任课教师。

【问题提出】“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素养导向下的新型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习主题,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找准跨界的“点”

实施数学跨学科学习,要跨而有“点”,即打破学科边界,增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当今社会,无论是人口、能源、粮食、环境等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还是个人生活中遇到的健康、工作、人际交往等具体问题,都不能由一门学科单独提供的知识所解决。知识整合能力、融会贯通思维,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是增强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整体认识和深度思考。

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即学生学习的数学可以从应用中来,再回到应用中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中完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真正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把好跨界的“度”

1.主题情境的“跨”,所选取的主题素材,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学科问题,其情境本身就带有跨学科性。比如课例《设计疏散演习路线》就基于学生在参加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疏散演习时发现的拥堵现象,产生了“为什么会拥堵?走另外的路线会不会更快、更顺、更安全?”等问题,进而确定了该主题。课例“定制班服”则基于运动会上班级要设计、定制文化衫的现实需求,让学生经历班服设计、评比、网上筛选信息订购等活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审美感知、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语言运用、创新意识、问题解决等素养。这两个课例中的情境本身就包含了多学科信息,如安全逃生、艺术设计等,情境本身就具有跨学科性。

2.知识内容的“跨”,将主题素材设计成具体学习任务时,要运用数学之外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如本书的课例“数学连环画”,就是要学生整理学习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是如何“藏”在生活中的,并将自己的整理、发现用图画呈现出来。

三、丰富跨界的“法”

1.核心任务(问题)也被称为“驱动问题”,是学生完成主题学习目标的载体。核心任务(问题)的设计应体现开放性、探究性、联结性等特征,即这个驱动问题应有一定的分解、细化、延展的空间,适宜联结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而且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规划子任务序列是在任务的设计中,把核心任务(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或子问题,若干个子任务或子问题构成任务序列或问题链条。但核心(问题)与子任务(子问题)间,各子任务(子问题)间,应有明确、清晰的逻辑关系。

3.主题学习的流程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序或环节,但在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时,应根据核心任务及子任务的类型对环节进行初步预设。

此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伴随着目标、任务、过程的设计同步进行。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成果的评价,而学生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体,应参与到评价中,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成果进行分享和评价,并组织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习真实发生且落地有声。

阅读 10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