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变化无常,高发疾病也开始了它的活跃期,尤其是手足口病。孩子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需要格外防护。那么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孩子生病呢?我们一起走进知识小课堂来看看吧!
一、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也被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虽然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可自愈,但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因此不可掉以轻心。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潜伏期内无临床症状,但患儿已具有传染性。
轻症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重症表现: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三、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学生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主要的传播方式;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易被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发生感染。
四、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平常可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接触病人及污染物后应选择合适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洗手。
(3)减少聚集。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清洁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文具定期清洁和消毒;水杯、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6)接种疫苗。虽然接种EV-A71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但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五、家长责任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和隔离治疗工作。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守护好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