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创设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进行投资。
2024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该主题旨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元化宣传渠道,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我们倡导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协同应对心理健康挑战,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心理健康的福祉。并旨在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2018年,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结合中科院心理健康素养网络调查结果,针对社会对心理健康的主要关切,并经过多方专家论证,编制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内容如下: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一、学生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是心理上的健康。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但有客观的外在因素,也有主观的内在因素。我们要学会调节控制以及改变客观的外在因素,成为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主人。
1.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中小学生应该认真的学好心理健康课程,不可以轻视,同时也要自觉阅读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书籍,上心理健康网站查询,或者是收听有关的广播影视节目等。
心理健康知识不但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增进自我了解,而且还可以成为达到自我调节必不可少的武器。
2.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自我调试就是调整我们的认识结构,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调节情绪,丰富我们的人际交往,提高适应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
自我调试还可以增进我们的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增强我们的体魄。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要作息合理,膳食平衡,科学用脑,适度运动。
4.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当我们产生心理问题后,因积极的去寻求老师同学或者专业机构的帮助。不少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后,习惯于自我调节,这也是一种方法,但是当心理压力很大时,内心的冲突激烈时,自我调适有可能难以奏效。
二、家长篇
陪孩子长大,收获成长
当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单纯,可爱,但又脆弱,特别是做家长的会精心呵护自己的孩子。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可能和家长的预期不一样。孩子太内向了怎么办?到了上学的时候,孩子学习总是不尽如人意怎么办?到了青春期,孩子总是不听话,顶撞家长怎么办?孩子总是闷闷不乐,甚至自伤,厌世怎么办?……很多家长非常无助。
实际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孩子面对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家长积极学习成长的过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氛围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给家长的小建议
01 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家长需要了解儿童发育的进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有一些问题是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出现,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问题行为就自动消失了。家长要允许孩子犯他那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如果孩子完全不犯错误,就不能从中学习和成长。
合理的引导,会有助于孩子学到责任和聪明的应对。
02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是家长教育引导孩子的基础。亲子关系建立越早越好,孩子阶段的养育方式教育对孩子一生人格的塑造很重要。
家长对孩子的情绪需求积极回应,孩子会较少出现消极情绪。与家长形成深层依恋的孩子,能正确解读家长教育自己的信息,能接受家长的批评,也不会记恨家长。
03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当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行为是一面镜子,反应的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积极的解决儿童成长的需要,帮助儿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培养生活的独立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促进因素。
家长应坚持重要的规则,标准和价值观,但又乐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和孩子一起商讨问题。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控制,但不会控制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会更自律,问题行为也会更少。
04 当孩子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时,可以这样做:
家长要及时反思和调整,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陪伴,不要急于去改变或纠正孩子的行为或者情绪。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烦躁、情绪激动时,平静的陪伴比询问更重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陪伴但又不会有特别大的压力。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向孩子表达对其情绪的理解,进一步沟通可能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解决现在面临的困难。
如果孩子的情绪仍然很难控制或者影响到生活和学业应该积极向专业心理医生进一步寻求帮助。
三、心理健康核心知识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2018年,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结合中科院心理健康素养网络调查结果,针对社会对心理健康的主要关切,并经过多方专家论证,编制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内容如下: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