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下午,阳光明媚,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的校园里迎来了一场教学教研课例展示。
授课老师及班级如下:
周瑾: 三(5)班《大人国与小人国》。
朱坤盛:三(1)班《前前后后》。
《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让学生在感知、认识大小对比的基础上,周老师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新奇有趣的画面。孩子们通过思考大人国和小人国在物体大小、人物身高、建筑规模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绘画出各种有意思的画面。
三年级《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观察了解大与小的艺术魅力,并能理解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对比)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艺术表现:能运用对比、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进行绘画表现。
3、创意实践:通过课件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培养同学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从而大胆进行创作表现,画面具有故事感。
4、文化理解:感悟运用“大与小”或者“对比”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教学难点:
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比如,大人国的花朵可能如同大树一般高大,而小人国的蘑菇却可以成为他们的房子。或者画一个大人在采摘像房子一样大的水果,驾驶着比高楼还高的车辆。还有的同学描绘出小人国的世界,小小的人们在迷你的花园、微型的城堡中生活。画中的小人们用一片树叶当船在小溪中航行,在蘑菇下举办派对等非常有趣的画面。
小学阶段是孩子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朱老师带同学们上了一节特别的美术课——《前前后后》。孩子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新的内容,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锻炼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
三年级《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前后关系的景物,能够概括出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2.通过绘画或拼贴形式表现物体前后关系,运用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感知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或拼贴形式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学无边,教无涯,研不止。听课后,授课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教学阐释及教学反思,各听课教师对课堂情况进行了现场议课,两位教师在听课教师的点评下就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图文:谢广秀
审核:杜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