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湖之无锡

冬儿
创建于2023-10-10
阅读 35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无锡作为古运河上的一颗明珠,自古商贾云集,富甲天下,运河古邑南长街便是当年写照。

“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江南意象,千百年来被文人骚客不断反复描摹。

南长街,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繁华中心地段,是无锡的著名古街。它有着“江南绝版地,运河水弄堂”之称。

南长街两侧开满了店铺,无锡的特色有无锡小笼包、银丝面、酱排骨等等。

这条街上比较火的店有老牛窝里、老法头梅花糕、里品味楼的蟹黄拌饭、熙盛源的汤包、还有沿途的各种丝绸店、晚上的酒吧等等。白天可以租一套汉服穿在身上,以古运河为背景,以街边的古建筑为背景,分分钟穿越回唐宋元明清。晚上,可以找酒吧点一壶茶,听着略带沧桑的歌声重回上个世纪80,90年代。

华灯初上夜未央。

在灯火摇曳的时候,水乡的建筑更是在灯火和黑夜的映衬下,更加的唯美,更加的风情万种。

人们远道而来,很多为了到这里坐夜船,找找从前的感觉,看两岸“车如流水马如龙”,感受古运河的繁华与热闹。

河对面的老街是南下塘,“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所谓的“上塘”,是指现今的南长街,它处在清名桥的西面,是一处商铺林立的老街,而东面的大窑路,便是谚语中的“下塘”。

惠山古镇自然环境优美、古祠群密集占全国之最,至今保存118座古祠堂建筑,涉及唐代至民国时期80个姓氏、180多个历史名人。

每一座祠堂,便是一个姓氏,每一个姓氏,便是一个望族。透过祠堂里地上、墙上的斑驳,读一个地方的历史,读一个家族的故事。

祠堂建筑的形制,多数以江南民居建筑的硬山式为主,粉墙黛瓦、不重雕镂,也有一些形制较高的歇山式厅堂,砖木结构。祠堂建筑的年代以明、清及民国各时期为主体。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许多祠堂内楼台亭阁、池塘石桥、假山长廊、绿树掩映,简直就是一个精美绝伦的江南园林。

惠山古镇的一个入口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到乾隆四十九年的整整一百年间,两个皇帝共十四次巡游江南 ,每次都必游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高宗乾隆认为“ 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

乾隆六下江南,七顾惠山,在评述江南诸山水时下笔:“惟惠山幽雅闲静,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属。”

范文正公祠就是纪念宋代范仲淹的祠堂,走在这里就会想起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儒祠,位于惠山直街上,去的时候没有开放。这个建筑外部的雕花门楼比较大气。提起“宋儒”,人们会想到宋代理学家二 程 、朱熹等。

乾隆认为“ 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秦园,即寄畅园。

由于到的比较早,还没到开园的时候,所以只是路过。多少都是遗憾,当然也是下次再去惠山古镇的一个念想。

惠山泥人是一种产于无锡惠北的彩色泥塑人像,它创始于明代,发达于清代,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是由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质地细腻洁净,被称为“磁泥”。苏东坡曾评价此土为“惠泉山下土如糯”。

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惠山泥人馆外俯拍的周边建筑

水上大动脉,京杭大运河

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流淌了数千年的大运河,北发燕赵,南抵吴越,全程3200多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蜿蜒前行,宛若流动着的民族血脉。

无锡段古运河是整个大运河上唯一抱城而过的河段,因开凿历史最久,古朴风貌浓郁,沿河景观丰富,有着“千里运河独一环”的美称。

时至今日,从北起山东济宁,南到浙江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段,仍然是我国最繁忙的水路运输大动脉。只是运输货物从当年的漕粮变成了煤、铁、河沙等大宗物资。

运河上南来北往,载满货物的汽船一艘艘从眼前驶过,船身上印着船籍:嘉兴、常州....更远些有扬州、淮安.....。和跑高速货运大卡一样;大运河到江南一带,交错纵横的水道,构筑了一条发达的水运网。

江南的初秋,依然绿意盎然,走在古镇,还有各种美食相伴,很多美食还是当地一直流传的非遗,千年的古镇,千年的非遗。文化底蕴与烟火气并存,这就是无锡的惠山古镇。

阅读 35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