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对话,和未来同行

‍走进雪峰故居,感悟革命精神

Regina-only
创建于10-06
阅读 5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708班    包嘉忆

       今天,带着点小小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神坛村,一个全国红色宣言瞻仰的圣地,为啥一个自然村能这么有魅力,让我们一起去剥开这神秘面纱吧!

       一路上,一排排笔直的水杉就像列队欢迎的战士,迎接着大家来到这充满红色印记的神秘村落寻访。

        刚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这,这里俨然已经发展成了风景区,成为义乌又一道风景!

       跟随脚步我们走进了接待中心,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多乡村振兴文化产业

       出了接待中心,让我们走近历史,和名人来一场诗和远方的约会,冯雪峰生活工作的地方。

‍       村口有一个石亭,用磨制石头砌成的古典式建筑,亭前“雪峰故里”几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

        拾阶而上,就来到了冯雪峰先生曾经居住的府邸。故居门前有一座石牌,进屋就看见雪峰同志的半身铜像,铜像右侧的一幅挽联:“生为人杰捍卫党的旗帜,死犹鬼雄笔扫尘孤妖”,道出雪峰同志的光辉一生的品德和追求。

       在故居后面墓地,是两侧突起,中间凹陷,面临村庄,背靠苍松翠柏山林,郁郁葱葱,像沙发椅一般,这就是雪峰同志诞辰百年后安息之所。墓前有三块大鹅卵石在绿茵茵青草中,呈“品”字排列,两块墓牌间,中间有一块秤石,碑文有前总理朱镕基亲笔题词:“冯雪峰之墓”。

        沿着柏油路往里走,沿路都是关于雪峰同志的点点滴滴。

‍       今天的我们,或许不会像冯雪峰那个时代,走得跌宕起伏、风雨飘摇,但我们依然可“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今天的我们,纪念冯雪峰,纪念的是那份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对文学的炽热、对友谊的珍视、对初心的热忱。

       傲骨如雪,笔墨成峰——这就是对冯雪峰最贴切的叙述。

       迎着绵绵细雨,我们来到了雪峰文学馆。走进展馆,我们犹如穿越到了那个年代,感受着这时期的人和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当时革命者艰辛的脚步和屹立不倒的信念。

01:55

        在意犹未尽中,这场与文学的约会即将接近尾声。我也由衷感慨,现在的我们也可以像冯雪峰和他的朋友们那样,紧紧团结在一起,跨越山海,冲破迷雾,迎来阳光普照。我们也可以像冯雪峰和他的朋友们那样,热烈又勇敢,穿越丛林、掠过荒原,追逐生命绽放。我们还可以像冯雪峰和他的朋友们那样,大声地呼喊、大声地宣告,左手执笔,右手执剑,站在那,便成为一道光。

阅读 5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