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战地路

杨延富

蓝天白云
创建于10-05
阅读 33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仲秋季节的红土地,依然包裹在夏日的绿色中,树上的枝叶没有任何发黄的迹象,气候更为宜人。在共和国75华诞前夕,2024年9月18日至22日,我们第9侦察大队侦察1连41名战友、18名家属,相聚云南,重返当年作战地区,追寻曾经战斗的足迹,缅怀为国捐躯的战友,感受边境地区的发展变化。

       1985年8月,奉jw命令,原兰州军区派出3个侦察大队,赴云南轮战。我们所属的第9侦察大队由原19军组建,编成3个侦察连,1 个炮兵连,1个特种连。我在侦察1连担任指导员,连长是黄岁选 ,全连164人。1985年10月抵达战区,先后驻守在麻栗坡县杨万、董干地区边境一线,执行侦察作战任务,1986年10月撤回。

        这一年,渗透潜伏,边境封控,破袭拔点,抓捕俘虏,毫不畏惧,一往无前。

        这一年,勇趟地雷、突遭炮击,狭路相逢,血染疆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这一年,峻岭深壑,风餐露宿,猫洞潮热,蚊虫肆虐,以苦为乐,仰天高歌。

        这一年,背井离乡,联络中断,父母担忧,妻儿牵挂,一家不圆,万家幸福。

        这一年,边民支持,后方慰问,同心同德,血浓于水,军民团结,天下无敌。

        一桩桩、一件件,战友们忆不完的往事,赞不绝的英雄,道不尽的艰辛!深情的拥抱,兴奋的泪水,缅怀的哽咽,无尽的感叹,与苞谷酒的醇香交织一起,把浓烈的战友情谊演绎的淋漓尽致。

05:51

      转瞬39年,战地重新相逢,以前的英俊小伙,都已两鬓染霜,岁月在脸庞上雕刻了深深的沟壑;过去的单身儿郎,现已子孙满堂,经历了人间多少坎坷,唯有战斗岁月永难忘却。

      相聚一起,最怀念的是长眠南疆的烈士,缑晨、白志刚、张培荣、杨龙、党来长、陈昌华......,这些在我们参战老兵心里响当当,却又为多数世人所不知的英雄,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生命最后一刻定格在这里,用自己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个战士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大家最关心的是负伤的战友,他们有的被截肢,有的脑震荡,有的双目失明,有的内脏受损,部分或者全部失去了工作能力。战争刚结束,光环罩笼,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受到热烈追捧与爱戴。时间久了,荣耀退去,留给他们的是无尽的伤痛折磨,还有生活艰辛、家庭变故。几十年来,他们以自己的顽强、坚韧与乐观,以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诠释了一个军人对初心的坚守,对祖国的热爱,对冲锋陷阵的无怨无悔,他们无愧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我们从昆明出发,一路祭拜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参观了当年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兴街,登上了老山、者阴山主阵地,到访了原来居住过的董干、普弄边防连队,爬进了曾经坚守过的一线堑壕,重温了猫耳洞的滋味。找寻向导,克服困难,去了几处发生过战斗和和负伤的地方。孙大明参谋长还带我和连长黄岁选、战友王会平去了苗王山脚下,当年这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峰。

      

      当年两边剑拔弩张,硝烟弥漫,现在边贸兴隆,一片祥和。只有道路两边的残存的雷场,默默诉说着曾经的两军对垒、炮火连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的作战阵地已变成红色旅游胜地,掩蔽部、猎耳洞成为最有特色的景观,参观旅游者络绎不绝。

       这不正是当年我们来此作战所追求的目标吗!和平安祥的生活是多么可贵、多么幸福呀!这也足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了!

       想想旷日持久的俄乌战争,看看战火纷飞的中东局势,世界并不太平,说不定那一天别人会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忘战必危!一旦需要,我们这些老兵还可重披战袍,饮马边关!

         2024年10月6日

阅读 33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