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指导老师:温齐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科学,汉语中的“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就以我们生活的忻州为例,大家一起看看地理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山岳纵横,地貌多样。山区、高原约占全市面积的87%,川地占13%。南、西、北三面环山。平川面积较大的有忻定盆地和五寨盆地,其中忻定盆地是山西省五大盆地之一,平均海拔900米左右,盆地的西端为黄土丘陵地带,地形较为破碎,海拔在1000至1250米之间。
忻州话、原平话、五台话、繁峙话、静乐话、宁武话、偏关话……相信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忻州人,也未必敢拍着胸脯说这全市的方言自己都听得懂,而之所以忻州各县区方言如此多样,真正的十里不同音,主要是因为地形多山,古代交通不便,大家彼此相对封闭,所以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
2014年忻州被授予“中国杂粮之都”称号,可谓实至名归。莜面栲栳栳,红面擦尖,包皮面,豆面抿面……估计要是没有个当地朋友,外地游客来了忻州,可能真的是菜单上的字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吃的是啥。
忻州市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海拔、气候形成充足的日照环境,空气、土壤、地下水都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状态,具有非常好的杂粮种植环境。
所以忻州的高粱,藜麦,荞麦,红芸豆等等都是品质卓绝。
说起忻州的服饰,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各地服饰已经很难直接看到什么明显的特色了,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关于地理对于服饰的影响。
如果你第一次来到神池,尤其是神池的村子里,女人们往往都会包一块头巾或是围巾。
神池县,一个海拔高达1548米的县城,比泰山还要高一点,是华北地区海拔第一高县,而戴头巾更主要是因为神池全年多风,正所谓“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风大曾经是神池的劣势,随着国家新型清洁能源的发展,风大又使神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内陆地区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之一,给神池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截至年底建成新能源项目120.04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全市第二,总发电量全市第一,在新能源领域持续“领跑”。
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大到地方的产业发展,地理,都在无声的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