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普及救护知识,提高师生应急救护能力,通化师范学院分院与通化农业学校联合通化市红十字会,于10月9日和10月11日分别举办了两场重要的应急救护培训。首场培训面向2024级新生展开,旨在帮助同学们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第二场培训则面向班主任和学校老师,旨在增强教师队伍的应急救护技能,以便他们在学生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
本次应急救护培训活动中,红十字会救护师孙青华老师担任主讲,校医金环老师负责实操演示。此外,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科长范歆同志、宣传科负责人李文波同志、毕皓凯同志、丁帅同志、李宜纹同志也莅临现场,提供了专业指导和支持。
培训内容涵盖了红十字会运动、心肺复苏(CPR)、体外自动除颤器(AED)的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逃生避险等。讲师们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实操指导,帮助师生们掌握正确的救护方法,确保在危险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自救和互救。
在提问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他们踊跃举手提问,与讲师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问题涉及救护操作的细节、紧急情况的处理等方面,显示出学生们对救护知识的渴求和对人道主义精神的深刻理解。整个环节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学生们在问答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体现了他们对于救护技能的认真态度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实操环节,师生们分组进行练习,救护讲师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熟练掌握救护技巧。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师生们对急救技能的理解更加深入,应对突发状况的信心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次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进校园活动,不仅承载着知识传递的使命,更彰显了生命教育的深远意义。通化师范学院分院与通化农业学校的师生们在此过程中,对救护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校园安全构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与红十字会紧密合作,深化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师生们的应急响应能力,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推动社会稳定与发展贡献更加积极的力量。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能筑牢校园安全的基石,共同守护生命的安全与尊严。
知识回顾
一、什么是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简称CPR,是指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供应氧气到患者的心脏和大脑。CPR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急救技术,可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紧急情况下使用,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直到专业医疗服务到达。
二、现场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有哪些流程?
三、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什么?
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的下部,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流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能够在气道内长驱直入,从而就有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
审核:陶国峰 孙青华
撰稿:张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