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国庆】——“校服进化史——回忆,无处不有;历史,无处不在。”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二27班于烨星2024年国庆节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班主任、指导老师:张丽丹

记忆随风飘散(鹏燕)
创建于2024-10-04
阅读 10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校服作为体现学生精神面貌和校园文化气质的载体,它承担的,可不仅仅是外观的唯一功能,它是文化、教育的缩影,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

       辛亥革命二十年代: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熠熠生辉。自从辛亥革命以来,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阖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三、四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名校女生是当时的时尚。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九十年代: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绝对的校服过渡阶段。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初中、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自己的豆蔻年华......非常精神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二十一世纪: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

      校服不仅仅是学生的服装,更是社会文化、教育理念和学生集体认同感的重要体现。校服演变史不仅是服装的变化史,更是文化、教育、社会进步的见证。它通过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传递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审美和社会的发展‌。

阅读 10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