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携夫人蒋英和孩子归国
在1950年,钱学森准备回国建设新中国的时候,美方放出狠话:“钱学森一个人顶五个师!宁愿枪毙了他也不能让他走!”
1955年,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从美国归来。
相关部门只给他开了335.8元的月工资,但是算上各种津贴和年终奖励,他每月的收入已经超过了500元。当时十大元帅中的三级工资,也只有478元。
除了正式收入,钱学森的稿费收入也十分可观。早在六十年代以前,他就有好几次拿到过数千元一篇的稿费。
可他和老伴,始终住在中科院分配的一套简陋房子里面,一住就是几十年。钱学森在生活中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在工作上,既不要钱,也不要官。
国防部五院院长当得好好的,他说影响了他的科研工作,非要辞职。许多次部门发的奖励,他都让给了同事。还写信给领导说,自己的津贴太多了,请不要再发!
“住大房子,我于心不安,身体也好不了!”
钱学森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从小学习就很用功。上海交大毕业后,他考进了清华的留学预科班,成为最后一批庚子赔款的留学生。
同学录中的钱学森(左一)
钱学森与周培源夫妇以及多名在美留学生合影
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钱学森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读硕士,而他的恩师正是世界著名的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
钱学森跟着恩师冯·卡门,很早就接触到美国军方的一些重大项目,比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回形针行动”等等。
假如钱学森想要获得名誉和金钱,留在美国无疑是最佳选择,可是他志不在此。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代表国家去美国留学的,所以他必须回来。
1945年,钱学森(中)与冯·卡门(右)与冯卡门的指导教授普朗特(左)在德国会面。钱学森当时被美国空军授予上校军衔,故穿着上校服装。
钱学森回国的过程十分曲折,大部分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人都知道。美国人强行扣留了钱学森一家,把他们软禁了五年。
钱学森写信向周总理求助,后来中国用了十一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才把他换回来。由于手里掌握了一些美国的机密,美国人甚至一度想要对钱学森采取暗杀行动。
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钱学森心里非常清楚的,可是他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回来了。一回来,组织上就安排他和夫人,住到中关村科学城的宿舍。
那是一套三间的住房,里面的家具都是院里的标配,家具全是旧的红漆木家具。后来部委想给他安排一幢独立的小楼房,被他严辞拒绝了。
本来是为了给他改善环境,让他生活舒服了,工作才有心情。可是他却说:人家都没住大房子,就我一个人搞特殊,这不行。
秘书说:你讲的是老皇历,现在大家的环境都改善了。他说:今后都不要再提了,把我折腾进大房子,我于心不安,心情不好,更不利于健康!
2002年左右,有一个杂志去采访他。当时他们还是住在北京阜成路8号航天部那套老房子里。客厅大约二十平米,钢琴占了一边,余下的地方全部堆满了他的书籍。
现实中的钱学森,中等个头,长圆脸,未语先笑。身上穿着一件老旧的白衬衫,笑眯眯地站在门边和客人打招呼,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大爷。
记者提出想看一看他获得的奖章奖牌,他就马上把它们捧出来给记者瞧。光从外貌上看,你绝对想象不出他是中国的“火箭之王”。更不要说是美国人口中那位“能抵五个师”的大人物了。
钱学森经常对人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从前,钱学森在美国求学时,他恩师冯·卡门是非常注重仪表的人。因此他一年四季都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回国后他就脱掉西装,穿上老蓝布中山装和圆头布鞋,他说这样更舒服。
北京的冬天很冷,他们住的房子是没有暖气的。本来是一家四口挤在一起,后来钱学森的爸爸,蒋英的妈妈和外婆全都搬过来了,变成一家七口人挤在三间小屋子里。
看起来是暖和了,可是钱学森和蒋英的收入就有点入不敷出了。起先他们还能吃上四菜一汤,后来就要掐着算掐,每天吃点青菜萝卜对付过去。而且,他们取暖还得靠自己烧煤。
为了省钱,家里设了专人管账,多花一分钱都不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钱学森依然认为个人拿到的钱比同事们多,他觉得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他给领导写信,请求不要再发津贴。
最后,组织上为了照顾他们家的生活,安排钱学森的父亲到国务院文史馆工作。钱父每月领到100元工资。这样既可以帮助他缓解生活压力,又不会让他感觉到自己无功受禄。
不过在当时,钱家依然是三个人的工资,养七个人。1962年的时候,钱学森写了两本书,得了好几千的稿费。听说国家有困难,二话不说,转手就把稿费捐出去了。
其实从1957年他拿到苏联给他的礼金开始算,再加上后来两次的稿费收入,五年间他一共捐出了至少3万元人民币。
1994年和2001年,钱学森拿到了香港的两个奖,所得的奖金也如数捐出去了。不仅如此,就连他的父亲落实政策,上面补发的3000元工资,也被他一并捐给了国家。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说:爸爸最大的优点就是乐观,他对待生活总是举重若轻的态度,拿得起放得下。从前他们一家在美国住着小洋房,吃着西餐。刚回国的时候,很不习惯。
钱永刚和弟弟就成天哭啊吵的,想要回美国。钱学森就笑着说,住一住就习惯了。他自己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回国来,说习惯就习惯了。
吃得清淡,生活简单,想法也简单。钱学森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他说这样会影响到他专心搞科研。
钱学对自己的生活有着非常清醒的规划,每一天起床就看报纸,最多听一下收音机,了解一下国家大事。
各种庆典,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他老是说:人要往前面看,老是回顾过去,没有意思。另外,他也不看电视,他说这是在美国养成的习惯。不想让太多声色的东西影响到工作。
美国有一本书叫《娱乐至死》,书的作者认为看多了电视机会影响人的智力。这本书出来得比较晚,钱学森肯定没有看过。不过,作者的观点倒是和钱学森的想法不谋而合。
钱学森(左)和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生交谈。
关于“限制娱乐”这一块儿,家中的老一辈对钱学森完全没有意见。钱学森的父亲在解放前当过浙江省教育厅的厅长,也是一个著名的知识分子,他对儿子的这些做法是举双手赞成。
另外,蒋英的母亲和外婆也都不是普通人。只是苦了家里的两个小孩子。但是,钱家的小朋友,也不是普通人。
“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要!”
钱学森回国之后,当了很多“官”。头衔一大串儿,数都数不过来。其实,他本人非常讨厌当官。这倒不是因为他思想觉悟高,为人谦虚,其实是因为他“思想非常单纯”。
一心一意搞研究的他,觉得当官要应酬,“要不是工作需要,坚决不当官,我就是一个科技人员!”领导看重他了,让他当官,可是他觉得干嘛老叫我当官,影响我工作呢,真是烦!
比如,他过去曾经当过“国防部第五院院长”和“国防部第五院副院长”。不知情的人以为他是从副院长升到正院长的,其实是他自己强行要求从正改为副的。
1956年,他向组织提议设立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就是国防部的第五研究院。因为是他提议的,上面自然就安排他来负责牵头了。所以顺理成章,让他当上了五院院长。
一开始钱学森还是很乐意的,但是后来他发现当院长要处理很多和科研不相关的“行政事务”。尤其是涉及到院里家属的生活问题,甚至还有院里给科研人员搞福利,办幼儿园。
钱学森一面给科技人员进行导弹知识的“扫盲”,另一面心早都飞向了实验室。现在不但做不成实验,还要他管柴米油盐这种生活琐事,他顿时就不想当“官”了,还是做实验比较简单!
于是钱学森给组织上写信,强烈要求退下来当副职。从此以后,他又当了不少的“官”,全部都是“副职”。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少管一些和科学研究不相干的琐事。至于正副职之间的“地位”和“待遇”有什么差别,他根本就不关心。
1991年,中科协选举第三届的主席,大家一致推荐他担任。有人写了一份科协的闭幕致辞请他登台去念,他非要在后面加一段,他说自己不要当第三任中科协的主席,否则就不读。
领导拗不过他,同意了。结果他发言的时候说,刚说了一句自己不当这个中科协的主席,台下的人就一直在那儿鼓掌不让他说完。
他刚要开口,大家又拼命鼓掌。就有一个人站起来说:钱老,我看这话您就别讲了,大家就认你!后来邓颖超等人出面劝说,他才同意。到了第四届的时候,他怎么都不同意干了。
另外,他还曾是第六、七、八届的政协副主席。其实他从第七届当政协副主席时就一直打报告要求退下来,到第八届换届的时候上面才同意。
不喜欢干行政工作,不当正职。不想当中科协主席和政协副主席也就算了,可是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竟然连“院士”也不想当!
如今,中国好多的科学家,在国内没当上院士都会耿耿于怀。而钱学森居然连“院士”也不想当,这可真的是有点稀奇了!
原来在1994年以前,中国都不叫“院士”,那个时候叫“学部委员”。钱学森以为这又是一个“官”。于是在1988年和1992年两次写信给中科院当时的院长周光召,要求免去自己的“学部委员”称号。
周光召拉上同事去劝他说:这个又不是官,这大家一起选出来的,不是谁任命的,所以没有办法批准取消,他才作罢了。
钱学森在向学生授课。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1岁生日,跟钱学森等人一起吃饭。
钱学森在科研工作中最注重民主,凡事都讲究个公平,从来不搞特殊。自然灾害的时候,全国人民生活都十分困难。
有一次上级领导特殊照顾他,专门给他分了一些猪肉,让厨房做成红烧肉送过去。他看了就生气地说: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吃不上肉,为什么要弄给我吃?我不吃!我才不搞特殊!
除了在科研工作上,在别的地方,钱学森一律不想出风头。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一直把国家利益看得最重,将个人的名利看得最轻。
他生前多次说: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我活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假如到最后,人民对我的工作满意,那才是最高的奖赏。他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妻子蒋英无条件支持。
1947年,钱学森与蒋英于上海结婚
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女士,如今在网络上人气也非常高。因为她出身名门,家世更是惊人。她和金庸、徐志摩等人有着十分复杂的亲源关系,他的父亲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蒋英出身名门,外貌出众。早年留学海外,成为一名了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后来她嫁给钱学森,却吃足了苦头。
先是因为想回国,夫妻二人和孩子一起,被美国人关了五年。好不容易回国之后,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就不提了,钱学森还因为忙工作,时常将她冷落。
由于导弹研究涉及机密,钱学森在家中经常“神出鬼没”。有时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钱英根本不知道他人在何方。
当时蒋英在中央音乐学院当老师,一面还要负责照顾家中三个老人、两个孩子的生活。本来经济就不太宽裕,钱学森每次拿到大额的稿费和奖金还要全部捐出去。
因为家里的长辈们都没有反对,蒋英也不好说什么。时间一久,蒋英也习惯了,有时候还会鼓励他把奖金让给有困难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