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论中提到:“活”的教育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如何走进自然,推动我们的孩子放开手脚,主动发现,自由探索,愉悦的感受,尽情的收获。环境的多样与充分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创造与发展空间。
中一班的小朋友亲自感受了一番收割的辛勤,收获的喜悦!
知谷
活动前,老师们利用视频、图片的方式引导幼儿去了解谷子的奥秘,比如了解谷子的生长过程、谷子的用途以及收割方式和收割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探谷
对于“谷子是否可以收割?”小朋友们提出了疑惑,那大家一起去田地里看一看吧!通过外出观察发现了粟谷的下半身是绿色的秸秆样子,到了一定的成熟期会变成黄色,上半身是沉甸甸的穗头。金灿灿的颗粒饱满,闻起来香香的。如此一来,谷子是可以收割啦!
【老师的话】
《指南》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彩色,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心理。
割谷
我们要如何收割谷子呢?针对如何收谷子这一问题,孩子们相互讨论、合作尝试解决问题,孩子们的讨论就此展开。
孩子们迫不及待拿起剪刀,开始了割谷子初体验。一个个有模有样地割稻谷,有的收割,有的搬运,默契合作,忙得热火朝天。
【老师的话】
《纲要》指出:“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脱粒
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谷粒分离出来呢?孩子们用轮胎、小车、小脚踩踏的方法,终于看到谷子真实的样子。
去壳
谷子脱粒后,很多谷子和谷壳混在一起。怎样才能把两者分离呢?筛一筛,扬一扬,吹一吹,干干净净的谷子马上就出来啦!
一小颗一小颗的谷粒经过敲打、揉搓、碾压,脱皮以后就是小米了!
画谷
愉快、且有意义的劳动体验,当然要用画笔记录下来呀!
光盘行动
小朋友们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直接感知深刻了解了一粒谷粒是如何变成我们的盘中餐,并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活动后,孩子们纷纷表示:“农民伯伯很辛苦,以后我们要好好吃饭,不能浪费粮食。”
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孩子们是大自然的“主人”,通过自己能干的双手照顾小植物,了解了人与自然的环境关系,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和收获的喜悦。此次收割小米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感知、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萌发了孩子爱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感恩、珍惜的种子!
一分钟了解小米
小米的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包括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黏性小米。在中国,小米可被用于酿酒,有些地区甚至会用它来做醋。此外,小米的茎、叶较坚硬,可以作为饲料,一般只有牛能吃其消化后的秸秆。
小米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主食,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它不仅可以食用,更有很好药用价值,具有清热、消渴的功效,可以缓解脾胃气弱、食不消化等症状;经常食用小米有养益气、补肾气的作用。小米非常适宜老人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