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新区白云彩虹幼儿园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宣传

昆明高新区白云彩虹幼儿园
创建于10-02
阅读 3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季天气干燥,气候多变且早晚温差大,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又较弱,极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健康,杜绝常见传染病,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主要症状:

       1.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

       2.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 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3.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 天即可恢复。

二、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和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特征

  一般 

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病症状轻微,冠状症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和神经系统疾病。

  重症 

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浑身微痛、少部分有呼吸困难,肺部浸润影,症状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防护措施

1️⃣少去人员密集地方,外出尽量佩戴口罩,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等。

🐎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通风。

3️⃣勤洗手,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后,用流水洗手。

4️⃣出现发热或咳嗽,一定要戴口罩;

5️⃣打喷嚏时用手绢或者纸捂住口鼻。

6️⃣杜绝带病上班、上课、聚会。

7️⃣杜绝捕猎、贩卖、购买、加工、食用野生动物。

8️⃣注意不信谣,造谣传谣惹恐慌。

三、革登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能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我市的主要媒介是白蚊伊蚊(俗称“花蚊子”),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

主要症状

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且持续1周不退。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出血等。

4、皮疹: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四、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等。

预防措施

1、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物摄入。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表面发热。用手按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一般4~5天逐渐消退。同时会伴有发热、畏寒、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外出时注意戴上口罩,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

3、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4、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六、猴痘

1️⃣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由猴痘病毒引起。它最早在1958年于实验猴中发现,1970年在非洲首次出现人类病例。

2️⃣ 猴痘可以导致皮疹、发烧、淋巴结肿大和其他全身症状。

3️⃣虽然大多数人会完全康复,但有些

人可能会经历严重的症状。该病毒有两种不同的分支:Clade I和 Clade II。

传播途径

猴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病变,或者通过唾液、呼吸道飞沫,性接触,或接触污染的物品(如床单、衣物)。

•动物与人之间:接触感染的动物,例如通过咬伤、抓伤,或者在狩猎、剥皮、烹饪等过程中。

•母婴传播:怀孕期间,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未出生的婴儿。

症状

· 皮疹(从脸部开始,再蔓延至全身)

·发热

· 头痛

·背痛

·淋巴结肿大

• 全身乏力或极度疲倦

预防措施

七、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也就是说食用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而导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食物中毒类型

    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因此症状各异,主要表现为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食物中毒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发生时间快速且比较集中,一般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

2.患者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往往伴有发热。

3.发病与食用某种食物有关,患者及家属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发病。

4.食物中毒绝大多数发生在7至9月。同时,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急救方法

1.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2.不吃被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

3.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

4.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

5.不吃毒蘑菇、河豚、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霉变甘蔗等。

八、动物源性传染病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感染了鼠疫后发病急剧,寒颤,高热不退,头痛剧烈,淋巴结肿痛,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甚至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咳血痰,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由于呼吸困难、缺氧,导致病人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出现紫绀,死亡的患者甚至全身紫绀,皮肤呈黑色、故被称为“黑死病”。

传播途径

媒介传播:跳蚤是鼠疫传播的主要媒介。

接触传播: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极易感染鼠疫。

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鼠疫菌,患者在呼吸、咳嗽时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极易感染他人。如接触肺部感染鼠疫的动物,也可直接经呼吸道感染。

预防鼠疫

💗“三不”:

1.不接触、剥食和携带鼠、野兔、狐狸、旱獭等动物;

2.不要在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更不要挖动物洞穴;

3.不要接触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确诊鼠疫患者。

💗“三要”:

1.要及时报告病死鼠、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

2.要做到住所周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定期进行灭蚤处理;

3.对患者要做到就地治疗,确保患者可以得到迅速及时救治。

💗“三护”:

1.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要穿长裤、长袖上衣。强化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2.对从事高危职业人员如放牧人员、灭鼠人员、野外作业人员和疫源地内居民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

3.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看护,防止人员在没有有效防护下进入疫点。

狂犬病

狂犬病介绍

1、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所有哺乳类动物都可能感染的疾病。

2、暂无有效治疗法,一旦发病则百分百死亡。

3、感染途径-经由携带狂犬病毒的个体的唾液侵入神经系统、大脑从而引发神经症状(暂无法确认人是否可以直接传染人)

4、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来源:90%因狗狗而感染。

每年的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这是一个致力于提高人们对动物福利和保护问题的关注度的日子。

世界动物日起源于1931年,当时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会上,参会者们决定设立这一天,以引起人们对濒危野生动物的关注。后来,这个日子的含义逐渐扩大,包括了对所有动物的关爱和保护。

我国的保护动物有:

大熊猫

穿山甲

雪豹

麋鹿

玳瑁

长臂猿

保护动物的知识

1.保护动物首先就要尊重大自然的生存规律,不能够随意的猎杀或者贩卖动物,要有着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

2.不食用野生动物,监督和劝导家人和朋友不食用野生动物。

3.不购买、不贩卖野生动物。

4.在野外不捕捉、不猎杀野生动物。

5.不捕杀有益的小动物,因为有些有益的动物能够消灭害虫,为人类优美的生活环境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九、做好预防工作

社交距离

     不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去,科学佩戴口罩

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使用洗手七步法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开窗通风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减少患病的机会。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感、手足口病等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建议通过打疫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适度锻炼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平衡膳食   

     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少食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充足睡眠   

     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

及时就医     

      当孩子身体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正确治疗,在身体未恢复前不要带病上学。

食品安全

      讲究饮食卫生,严把“进口”关,不购买或食用“三无”食品、过期变质的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不喝生水,不吃来历不明的水果,不吃山上的野果,不吃野生菌等高风险食物,饭菜要煮透炒熟,生吃蔬菜要干净卫生,严防食源性疾病或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确保孩子一日三餐按时吃,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营养均衡。

交通安全

       外出、离校及返校途中乘坐有资质的、车况好的营运车辆,乘车时遵守“四不”原则,不搭乘“三证”不全的车辆,不搭乘超载的车辆,不搭乘有问题(酒后、疲劳等)的车辆,不乘坐超员的客运班车。警惕汽车盲区,告诫孩子停着的汽车也危险,在家门口、小区内也不能放松警惕,出行时牢记“三不”:不在车前跑,不在车后留,不在车边站。

       旅游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能帮助我们扩大视野,放松心情。小伙伴们在 享受祖国山川的秀丽,品味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不要忘记文明旅游,文明出行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哦 那么,外出旅游时,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1️⃣爱护旅游景点

    🎈山川名胜和历史古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我们应倍加珍惜

2️⃣维护环境整洁

    🎈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同时不要在树木、建筑物上乱刻、乱画。

    🎈 当我们在旅游观光时,都有维护环境整洁的责任与义务,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环境的整洁不污染景点内的水资源,保持水域的环境卫生。

3️⃣以礼相待,主动谦让

     🎈旅游途中,如走在狭窄的曲径、小桥、山洞时,要主动给老弱妇孺让道,不争先抢行。如果不小心冒犯了他人,应及时致歉,不要与之发生纠纷

      🎀🎀我们需要学习与出游相关的礼仪小知识,才能更好地享受出游过程的松弛时光。

虽然秋冬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吧!

阅读 3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