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东坡韵 共话苏来情 ——2024年海南省初中语文学科“共话”苏东坡之走进苏来村掠影

月满楼
创建于5天前
阅读 10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风摇落椰韵叶,秋意渐浓踏古村。”

    2024年9月30日,在刘凤华老师的带领下,海南省初中语文学科的师生们踏上了“共话”苏东坡系列活动的特别之旅——走进苏来村。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行,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一次心灵与历史的深刻对话。苏来村,这个承载着东坡文化深厚底蕴的地方,以它独有的方式迎接着每一位访客。在刘凤华老师的深情话语中,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年的风尘,与东坡先生并肩漫步于古村小径,感受那份超脱世俗的豁达与才情。今日,让我们以笔为舟,以梦为帆,共同驶向那片被东坡诗词浸润的蔚蓝海域,开启一场关于文学、历史与情怀的美妙探索。


主讲人:王世焱,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会员、常务理事

第一幕:一字千言《端砚铭》

    故事从苏轼留下的《端砚铭》开始,据王老师深情介绍,这不仅是笔墨间的风雅,更是苏轼在苏来村留下的唯一印记,一首无形的诗,镌刻于心。那端砚上的铭文,字字珠玑,诉说着他内心的百转千回。

    我们随着王老师的叙述,仿佛能穿越回那个时代,亲眼见证苏轼在苏来村的静谧时光,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端砚铭

宋 苏轼

与墨为人,玉灵之食。

与墨为出,阴鉴之液。

懿矣兹石,君子之侧。

匪以玩物,维以观德。

    读着苏轼的端砚铭,王老师话语缓缓流淌,我们恍若时光倒流。那日,苏轼轻抚砚台,留下隽永铭刻,我们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感受那份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深度。

    

第二幕:无言意丰“苏来井”

    故事的第二幕,聚焦于苏轼与苏来井的传奇。王老师娓娓道来,讲述苏来井的诞生——那时,村庄正被干旱肆虐,民不聊生。苏轼途经此地,心生怜悯,便以其智慧与才情,指引村民挖掘了这口井。清泉喷涌,解了村庄之困,百姓感恩戴德,将其命名为“苏来井”,以纪念苏轼的恩德。这不仅是水的源泉,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希望的象征。

    老师们纷纷在苏来井前驻足,凝视着那口历经千年仍泉水清洌的水井,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这不仅仅是一口井,更是苏轼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见证。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关怀与温暖。

    老师们与王老师现场热烈探讨苏轼生平,彼此间思想碰撞,智慧火花四溅。在交流探讨中,大家不仅对苏轼的才华有了更深的认识,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心系人民,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踏着苏轼的脚步,我们共话苏东坡,每一站都是文化的传承与心灵的触动。下一站,我们将继续追寻苏轼的足迹,探索更多关于他的故事与智慧。在苏学的海洋中遨游,我们感受到了宋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会到了苏轼那份超越时代的豁达与深邃。让我们携手前行,在共话苏学的旅程中,不断汲取养分,丰富自我,让苏轼的精神与智慧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灵之路。

    最后,请欣赏临高县教育局黄昌振老师关于苏东坡的优秀诗作:

诗咏苏东坡 

     黄昌振

   天遣坡仙跨海疆,

   孤鸿悲咽叹南荒。

   劝农移俗乡风转,

   兴教著书翰墨香。

   心系黎民遗泽远,

   骋怀山水寄情长。

   海南万里称奇绝,

   蔚起人文奏乐章。

访临高苏来村(二首)

    黄昌振

      一

古榕苍翠忆坡仙,

苏子寓临墨迹传。

碑刻诗文铭不朽,

千年石井话先贤。

      二

老井沧桑说古今,

榕边童叟诵苏文。

东坡昔日曾来此,

重教赋诗砺后人。

阅读 10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