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
1.有足够的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有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三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即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若一个人声称看到了对面有人,还与其对话,但现实中对面没有人,那么可认为这个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统一。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内心体验主要是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内在协调性表现在内心体验与环境一致。若一个人在该笑的场合大哭,在该哭的场合大笑,那么可认为这个人失去了内在协调性。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若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淡,而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改变的原因,那么可认为这个人的人格没有相对稳定性。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等重要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当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产生疾病时,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影响。健康的身体使人精力充沛、思路清晰、情绪良好;健康的心理反过来能使人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提高免疫力,同时正确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正确指导身体锻炼,自觉调整作息时间,使身体各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什么是心理健康服务?
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和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
什么时候应该寻求心理健康服务?
当遇到心理问题经自我调适或(和)亲友帮助后仍未得到缓解,致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时,应尽早到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当周围的人出现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怀疑某人有精神疾病时,应建议其尽早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检查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