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蕴内涵育情怀”习课堂名师工作室五年级读书活动

梦珊
创建于2024-09-30
阅读 18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一本书,寻一片光,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奇妙的相遇,遇见心灵最深处的共鸣,遇见梦想中的诗与远方。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精神的邂逅,游目骋怀,豁然开朗。

        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蕴内涵育情怀”读书活动要求,于2024年9月30日,习课堂名师工作室五年级组开展线上读书交流活动。

        许芳老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张振坤老师:在学习2022年版新课标的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分别是“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和“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有逻辑意义上的关联。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最核心的目标。而核心素养的价值则是通过学习任务群来达成的。学习任务群既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组织与呈现,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那学习任务群的最终实施效果如何?这就要通过学业质量去衡量,所以学业质量又是最终学习呈现的结果。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和学业质量三者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杨敏老师: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让我受益匪浅。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并鼓励整本书阅读、多媒介阅读等内容。这让我认识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会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优秀读物,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李玲玉老师:课标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课文,联系学生生活际,创设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学习情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用语文的意识,学以致用,而且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例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学习讲这个故事,我们的做法通常是:先给学生讲方法,要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还要想一想都有哪些人物,在故事当中有什么表现,再要讲清楚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吗?不能说方法指导没有作用,但是我想对于孩子们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实践。怎么才能讲好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里,比如:你现在就是王戎,这一天发生了什么?给大家讲一讲?你的小伙伴在哪?你是不是众小儿当中的一个?学生可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讲这个故事。或者你恰好是经过的路人,从路人的视角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身临其境,就能够唤起他的一种角色体验,从而能够讲好这个故事。

        张晓玉老师:新版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将语文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这种设计既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又突出了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完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梳理与探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董丽霞老师: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张振敏老师:较2011版课程标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相关内容。以前语文主要考什么、分段性是比较模糊的,现在,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而且,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来设计作业,能完整地、充分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能更精准地、有进阶地编写作业内容,能更多样地、有创意地编写作业内容。新时代的作业思想与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一致的,这就要在大概念、大目标的引领下,形成大的进阶性的任务群。从学业质量内涵的表述维度来看,大单元作业设计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在大目标形成的学习情境中,以作业为支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表现和发展水平。

      通过学习"跨学科教学"以及新课标等内容,我深刻体会到跨学科教学可以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在科学课程中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容易出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分科教学在联系实际时,因受到学科的局限,往往是蜻蜓点水或只局限在某一关节,而不是真实情境的完整的问题。真实完整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内容,如果仅局限在学科教学,就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科教学应与跨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会更好,跨学科教学可以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教师应加强跨学科教研,拓展自己的视野,研讨学科间教学内容的交叉点,交流学生已有的学科基础,提高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科间教师的合力。跨学科教学可以由学科教师独立指导,也可以由不同学科教师协作完成。

        徐学会老师: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新课标中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我意识到,语文教学不能孤立进行,而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将语文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李梦珊老师:我深入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感语文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新课标注重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语文学科不仅涉及到语言文字的学习,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认为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张艳老师:“新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因此,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就是渗透在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当中的。“新课标”又指出:“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理解了文字描绘的画面,感悟到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价值,同时也得到审美体验。“新课标"还指出:“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经典,经过理解背诵将知识内化后,在需要的场合能够自然运用,这就是文化积淀和文化自信。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如果离开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刘庆玲老师:首先,新课标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不仅仅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识字写字到阅读写作,从口语交际到思维发展,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完整体系。这种全面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积累知识,更能够提升能力,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

        其次,新课标的实施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新方向。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新课标还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阅读教学中,新课标更是提出了“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的要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和默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情感美,通过精读、略读和浏览,学生可以更高效地获取信息、理解文本。这种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新课标还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培养。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通过语文学习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让他们在欣赏和创作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力量。

        读书沐初心,书香致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香的世界,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力量,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让我们一起追求美好的未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编辑:李梦珊

‍审核:李芹

阅读 18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