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变化无常,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也开始蠢蠢欲动,各类传染病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活跃期。学生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被感染的几率陡然上升,稍有不注意就容易中招。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做好校园常见传染病多病联防工作十分必要,希望家长和学校一起做到家校共防。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感染后易出现高热症状,伴有畏寒、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传染性很强。
2.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强,易造成暴发流行。
3.流行性腮腺炎
又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以耳部疼痛,面部腮腺肿大为特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4.支原体肺炎
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通过飞沫传播,以持续发热不退、多发性干咳或剧烈咳嗽为特征,不及时就医易引发肺炎。
5.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以咽部出现疱疹溃疡为特征。
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常见肠道传染病
1.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经水源、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很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造成传播流行。
2.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柯萨奇病毒A组6型、柯萨奇病毒A组10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引起,以口腔、足部出现皮疹为特征,可伴有呼吸道症状。
如何预防?
1. 落实健康监测
家长加强对孩子健康状态的关注,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并向老师报备,避免带病上学。
2.科学佩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
3.做好手卫生
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并立即洗手,避免用脏手接触口、眼、鼻。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规律生活,适当运动增强体质等,保持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中坚持“喝开水、吃熟食”,少吃生冷食物,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居家环境和教室勤通风、勤打扫、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5.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家长可自愿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和流感疫苗等。
守护孩子的健康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秋季虽然是传染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新的学年,愿孩子们与健康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