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桥”——尹村幼儿园大班戏案例观察

尹村幼儿园—王老师
创建于09-29
阅读 2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游戏起源

   在户外活动中我发现沈正英和李颖欣特别投入的在一旁搭建,因为她们是这一学期刚刚来的小朋友为了更好的了解她们的游戏故事,于是我就开始重点观察。

游戏实录与分析

第一次搭建

  沈正英首先是用圆柱形的积木当作支撑,将长木板放在上面。

  李颖欣看到后说这样不行,不牢固,应该把这个积木放在中间。

   在做好了以后,沈正英看到我说,这和我来的时候那个桥一样。

00:16

    在做好了之后沈正英和李颖欣玩起了过桥的游戏。她们找来了不同形状的积木模仿起故事中在桥上相遇的情景。

沈正英的表征

  师:梓沫,你可以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的游戏故事吗?

梓沫:我和铭月在一起玩了过桥的游戏,我们先做了一个桥然后找来了不同的积木。

师:我发现你在平时非常善于观察,把观察到的事物都能运用到游戏中来,并且在游戏中很有想象力,和铭月玩的特别开心……

幼:老师,我有一个新想法,下次我想做一个特别长的桥并且比这个还要高一些。

师: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它变得又高又长呢?

幼:我可以下边用高一些的柱子,然后多加一些长木板就行了

师:那好,我们下一次试一试…



第二次搭建

  在第二天梓沫在户外就迫不及待的又开始了搭建,她先是选择的正方体的积木做支撑,但是最后发现还是太矮了。

  于是重新进行调整,找来了高一些的长方体积木做支柱,之后不断增加木板让桥变的更长,在搭建的时候梓沫想让桥拐弯但是一开始没想到什么办法后来在搭建的时候她就将支柱挪动了一下位置发现这样就可以,所以在接下来搭建时她将支柱放到想要的位置之后再去平铺木板,最后做了桥的上下斜坡。

   幼儿行为分析:

     梓沫对于桥的搭建源自于在路上自己所要经过的地方,来源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搭建好了桥之后和同伴模仿自己在故事中看到的情景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幼儿不仅仅是在意搭建桥的搭建成果更重要的是喜欢和同伴之间的角色扮演,喜欢的这种游戏过程,同时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也潜移默化的了解了桥的特征。

第三次搭建

   到了第三次的时候梓沫尝试搭建一个两层的桥,因为没有更高的积木所以她将两个积木垒高在一起,第一次的时候她是搭建在了一侧,发现不行,于是重新调整。

  在观察了一会之后,将更高的柱子分别架在了两侧重新放上木板,这样就做成了两层的桥了。

00:14

在搭建完成之后,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又玩起了过桥的游戏。

幼儿行为分析:

 1.  梓沫在游戏中特别有耐心并且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自己想办法尝试着去解决,并且在她也会带动其他的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2.当没有更高的材料时梓沫能够想到将两块积木加高放在一起说明有了初步的空间意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平铺及垒高技巧,能够探索于架空技巧。

反思:

1.重视游戏后的倾听与追问。

   游戏后的辨证与分享环节能够让我们更自然的接近幼儿,倾听幼儿的心声,把期待幼儿说什么转变为听一听幼儿会说什么,针对幼儿的回答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分享交流不仅能够解决幼儿现在遇到的问题也会对游戏的后续进行有重要作用。

2.不必过多关注幼儿的搭建成果,更重要的是了解幼儿的游戏过程。

  对于幼儿来说搭建什么作品其实并不重要,更多的享受搭建的过程,是为了进行自己的角色游戏而进行的,所以我们也不能通过几次游戏中搭建表现对幼儿的搭建水平作出评判,就像本次搭建来说可能在我们看来很简单但是幼儿最在意的是和同伴进行角色游戏,更多的是喜欢玩过桥的游戏。

3.兴趣是推动游戏开展的动力。

幼儿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这个游戏说明非常喜欢,因为有了兴趣所以才会一直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挑战,所以作为老师要观察到孩子的兴趣点了解到孩子的需求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导。

编辑:刘洪芳

审核:赵凯

终审:刘晓童

阅读 2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