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岭区化工路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弘扬教育家精神

‍发展科学家素养

创建于2024-09-29 阅读2264

              秋风有信,硕果可期

              教研有道,润物无声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课堂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实现在“双减”背景下,进⼀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平的提⾼,2024年9月,杏花岭区化工路小学开展了“弘扬教育家精神  发展科学家素养”为主题的教师成长系列活动,共同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本次活动得到郭燕校长的高度重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以展示课为例,大家深入探讨交流,激发教师创新思维,共同为打造高效课堂建言献策。

系列活动一  聚力赋能  蓄势待发

       知识的盛宴拉开帷幕,风景愈见愈广。讲座开始,张正伟老师从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新方向等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交流,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新颁布课程标准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学习、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育人导向。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学习过程中,老师们仔细记录,将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系列活动二  夯实理论  示范引领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活动中两位骨干教师,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样的课堂模式,为全校教师奉献出两节高水平的示范课,拉开了新学期课堂教学教研的帷幕!

      焦娇老师抓住单元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通过丰富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层层深入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怀乡情和对童年的追忆。孩子们在品读语言文字时仿佛和琦君一同回到了那个桂香四溢的童年老时光中。最后的“共谱家乡曲”更是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首首动人的小诗在课堂上汇聚成了最美的家乡赞歌,山西的小米、红枣、汾酒、迎泽大桥等等都成了他们对家乡无限热爱的情感寄托......

      李晓凤老师将气温与《折线统计图》融合,将气温的变化原理这一科学元素巧妙的融入课堂,借助“画”用直观之“形”表征抽象之“数”,引导孩子们的认知逐步“数学化”,整节课既融入生活,拓开思维角度,又发展了学生个性,拓展了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

系列活动三  教有所得  研有所获

语文

        二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围绕《小蝌蚪找妈妈》进行了大单元集体备课研讨。大家纷纷发言认为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紧扣教学重点,立足语文学科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堂上段佳佳老师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和体会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重点突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讲解了课文内容,还拓展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背景。介绍了青蛙的生活习性、保护动物的重要性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研讨。教研过程中大家认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初读时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如 “作者是如何描写水泥道的美的?”;精读时,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大家一致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写作手法,并且让学生尝试模仿运用,提高写作能力。

       课上张国静老师通过四个活动环节,将课文中生动而细腻的语言展示给学生,学生们学会了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身边的事物,让它们在笔下变得鲜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收获了观察生活的新视角。明白了只要用心去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景。

       四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在办公室进行了大单元集体备课研讨。主备人姚老师从大单元整体教学角度进行说课。通过研讨,大家认为本课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动作教学、朗读和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攀爬机制。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了学习兴趣。

       姚丁瑞老师创设“小小观察员”的情境,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聚焦如何观察和表达。基于这一目标,出示评价标准,借助任务单自主学习,进一步进行交流,体会细致观察的方法,学习文中准确的表达,迁移到自己的观察日记中,养成细心连续观察的习惯。

       五年级语文组教师在授课前进行了集体磨课。老师们从大单元整体教学角度进行单元解读,《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第二课时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通过回忆印象深刻的画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对词句的品读,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一课作为第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

       课堂上孙颖老师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品读文中对乡亲们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课堂上学生们读文章、想画面、悟情感、学写法,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互助友爱、和谐美丽、谦让尊老的一道道风景,从中感悟乡亲们淳朴勤恳、互助友爱、尊老敬老的可贵品质。传承中华民族谦让友爱、与人为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数学

      课前,整个数学组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集体备课研讨。闫丽娟老师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和耿红燕老师的《分数乘整数》都根据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进行了多次磨课,对细节以及知识点进行了多次推敲,明确了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分配,确保了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采用画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闫丽娟老师执教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通过回顾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这四个方面,详细讲解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通过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耿红燕老师将“迎泽大街”的情境融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侧重于学生的算理的推导。第二层算法的总结。第三层计算计能的形成。借助画数学来帮助理解算理,从而总结出算法,将数学生活化。整节课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思维。

科学

       科学组全体教师进行了大单元集体备课研讨。首先,主备人王俊丹老师从大单元整体教学角度进行说课,围绕“热传导”这一主题设计 “已有经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过程—证据推理—表达与交流”这一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教研过程中,每位老师就实验的严谨性谈了自己的看法,例如:

      1.实验过程的时间把控,可以设计倒计时,以及等待的过程中防止混乱进行有效的猜想利用。

      2.我们探讨了跨学科的融入,例如可以把实验记录设计为表格形式,可以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更加注重语言的流畅性。

   

     王俊丹老师以生活情景导入,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思考,初步感知热传递。王老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展开探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设计实验流程,有序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中紧扣重点,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忆一忆” “想一想” “思一思 ”“用一用”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最后希望孩子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探寻生活中的科学,将科学精神根植于心中。

音乐

       我校音乐组全体教师共同就三年级常爽老师以《捉迷藏》为主题的音乐课展开了集体研讨,全组教师共同磨课备课、分析教材、共同研读课标,以课标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集体教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春夏秋冬不同场景的情境,从听、唱、创、动等方面设计教学环节,旨在呈现一堂生动活泼、性格鲜明的音乐课堂。

       常爽老师执教的音乐课从三年级《三样早》的歌声中开启,本节课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认识歌曲《捉迷藏》三拍子的节拍特点,掌握附点八分音符,通过律动、声势等活动,把歌曲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体育

       体育组全体教师在体育办公室进行了大单元集体备课研讨。从大单元整体教学角度进行说课,围绕折返跑、篮球行进间运球和后抛实心球三个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对本次三位老师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和细化。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到教学评价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雕琢。

       高菁倚老师执教的《折返跑》要求折返慢跑、侧滑步、拉伸热身完成后,学生找到各自的小点,以对面同学为目标,按照不同要求完成折返跑小练习。一双双手在课堂上举起,通过比较拍手、摸膝盖、摸脚踝三种折返跑的尝试,学生自主思考怎样启动最快。高老师用放倒标志桶的指令将折返跑的重点一降低重心的要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习时判断孰优孰劣,用放倒标志桶的方式自觉养成压低重心、规范姿势的习惯。

       马越老师执教的《投掷:后抛实心球》,通过多种投掷的学习与练习,孩子们懂得了如何正确的后仰。全身协调性的发展与练习,提升了学生的力量以及综合素质。最后通过小组游戏的环节,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团队精神,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都是宝贵的财富。

       张世隆老师以《篮球行进间运球》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张老师用有趣味性的游戏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用整齐有序的队列队形以及专业的讲解示范,让学生们知道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重视学生左右手的均衡练习,最后用通过竞赛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测验,促进了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提高。

系列活动四  以研促教  教学相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评课环节,各位听课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指出每堂课的优、缺点。段宇芳主任指出老师们要充分解读教材内容、理解编写意图,关注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核心素养。高度关注新课标、大单元,以增强教学系统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创中学,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幸福的历程。每位讲课教师都经历了坚苦的思索;经历了进退两难的纠结;经历了同伴互助的感动;更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虽然本次教研活动已结束,但是我们的教研脚步永不停驻,大家将课堂中渗透的新课标理念、教学评一体化和师生交流的闪光点都体现在反思表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同成长,共同进步

       独行速,众行远,每一次教研都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本次活动,为我校教师搭建了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的平台,激发了老师们不断创新和探索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杏花岭区化工路小学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坚持自我革新,与全校教师凝聚共识,在教学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助帮扶、携手前行!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让我们携手并肩,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共同书写教育的华章!

阅读 22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