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趣无穷——第一实验幼儿园滨湖分园大一班户外滚筒区观察记录

Yz
阅读 39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察对象:隽筝、紫妍

观察时间:2024.9.2~2024.9.23

观察教师:杨哲

游戏背景

       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挑战愿望相比中班幼儿有一定的提高,他们喜欢挑战具有一定难度和刺激性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动作发展目标一提出幼儿应“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这个月,孩子们以滚筒为主要探索材料,在不断探究尝试中,玩出新的水平。

   上学期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和滚筒互动的经验,滚筒上玩各种游戏,爬来爬去,跳进跳出,甚至有一些能爬上滚筒稳稳站起来走几步。开学后,孩子们在尝试走滚筒时,有的发现在上面走又成了一个难题,“老师,我原来可以走的”,“老师,我咋上不去了”…经历一个多月的暑假生活,孩子们在滚筒上的技能方面有了些许退步,于是滚筒上的挑战,成为孩子们游戏的主要内容。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小女生,紫妍和隽筝的滚筒游戏。

过程与实录

游戏脉络:

同伴互助走滚筒→双人滚筒→多人滚筒游戏→筒上拍球初尝试

同伴互助(9.2~9.6~9.18)

双人滚筒(9.9~9.12)

多人滚筒游戏(9.12~9.19)

滚筒拍球(9.19~今)


    到底是什么经验,不断的支持和促进着孩子们尝试新的挑战。让我们一起来看孩子的游戏。

同伴互助走滚筒   阶段一

9.2~9.6

片段一:

      雨欣双手扶住滚筒的一端(固定滚筒),隽筝成功站上滚筒,紫妍马上在滚筒的前面伸手扶着隽筝,两人配合走滚筒,刚开始时隽筝的重心都在紫妍的手上,不能很好的稳住,紫妍用腿抵住滚筒,隽筝抓住她的手慢慢调整,但在走起来的时候,脚下的步伐与滚筒滚动的速度不一致,从滚筒上掉了下来。

片段二:

      紫妍想要站上滚筒,“来,扶着我”隽筝在滚筒前面,双臂展开,双手分别抓住滚筒的两侧,双腿叉开,固定滚筒,紫妍成功侧身蹲在滚筒上,但在尝试起来的过程中,双腿跨坐在滚筒上,未成功站上去。

片段三:

      在紫妍尝试失败后,隽筝推来一个大滚筒,两人合力把这两个滚筒竖放后,将羊角球与呼啦圈放到里面,开始了“餐车”的情景游戏。呼啦圈成为孩子们的方向盘,树叶、羊角球、平衡车等成为孩子们买卖的产品。

教师分析与解读

幼儿经验梳理

    前期经验1:借助外力使身体保持平衡,就能稳稳站在滚筒上。

    正是这个原有经验支持孩子们用合作互相扶着的方式去尝试站上滚筒。

    前期经验2:滚筒竖放,有个洞洞,爬进来爬出去,很有趣。

    正是滚筒横放和竖放有不同的功能性,这样的原有经验,支持孩子们开展新的情景游戏。

    那在新的情景游戏中孩子又收获了什么?

    1.吸引了新的小朋友加入,合作买卖。社会交往行为增加。主要表现在角色间关系上,她们有明确的角色关系,并配合行动,比如隽筝开车,紫妍卖东西。紫妍总能出主意,使游戏继续玩下去,没有小朋友来买东西时候,会说“卖玩具啦,你买饭还送你宠物玩具”。

    2.表征行为中的对材料的想象方面,她们巧妙的利用叶子,充当需要想象中的任何物品,叶柄可以当做大葱、笔。

    3.通过我的观察,孩子们对情景的想象方面还有待提高,情景比较单一,只是买卖,联想并不是很丰富,这也是后期教师应该支持的地方。


分享环节

      在分享环节,一起观看了她们的视频,发现她们是以同伴帮助的方法来走滚筒的。

师:“你还有什么走滚筒的好方法可以向大家分享?”

俊豪:可以拿一个跨栏,踩着它可以站上去。

正正:请老师帮忙,让老师扶着走。

新烨:靠着滑梯的楼梯来走。

      孩子们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促进同伴间的模仿学习。

教师反思

    分享的视频内容点是否正确,分享使滚筒稳定的点,使幼儿专注于促进滚筒的稳定性的探索。如果分享的是“餐车的游戏”呢?孩子会把滚筒想象成什么,又会带着怎样的游戏情境、兴趣、创造,从而探索滚筒的稳定性呢?我是否过于关注技能的发展而忽略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呢?

同伴互助走滚筒 阶段二

      紫妍先固定好滚筒,隽筝成功站上滚筒后,抓住她的双手,借助紫妍的帮助成功的在滚筒上走起来。边走边说“我们走到滑梯那”(目标)。走了5分多钟,掉下来3次,但成功到达预定目标地。转换走的方向,紫妍也调整为在侧面固定滚筒的方式,在隽筝成功站上滚筒后,教给她双臂伸直保持平衡的方法,但隽筝在走的时候,还是从滚筒上掉了下来,之后采用一只手在侧面扶着她走滚筒。

教师分析与解读

    1.在本次游戏中,我看到了紫妍原有的经验:双臂伸直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并且她把经验传递给了隽筝。

    2.同时看到了紫妍通过逐渐放手的方式,敢于尝试,帮助隽筝独立行走。主要表现为:

双手扶着隽筝到传授平衡经验,到扶住滚筒让隽筝自己走,到一只手扶着隽筝走,隽筝对紫妍双手扶着的依赖性降低,也侧面看出隽筝走滚筒技能的小进步(双手扶〈全依靠紫妍〉→单手扶)。

    3.在两人5分多钟的练习与配合后,隽筝已经可以在紫妍的帮助下走滚筒了。在走的时候也给自己预设了目标,“走到滑梯那,再回来”,大概有7到8米的距离,体现了她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预判的能力,对于刚学会新技能有一定的计划性,目标达成有一定的成就感,并且两人配合的逐渐默契且充满欢乐。

同伴互助走滚筒 阶段三

       隽筝在上滚筒时借助羊角球以及紫妍的帮助固定滚筒,成功站上去,她以双臂展平的方式成功在滚筒上走起来。能走10步。

      隽筝固定滚筒,紫妍成功站上去,也可以在滚筒的上面起来,但不需要手臂展平。能走20多步。

教师分析与解读

    1.在今天的游戏中可以发现两人的合作更加默契,走滚筒的能力较前几天都有了进步,但都需要先固定好滚筒,成功站上去之后,顺利的在滚筒上走起来。

    2.紫妍不需要双臂张开也能走起来,体现她的平衡能力要稍强一些。

双人滚筒

9.9~9.12

       紫妍说也想走滚筒,隽筝提出两人在滚筒一人一边(双人同走一个滚筒)的方式。于是开始了她们的新挑战。

第一次:两人一起上滚筒,失败

第二次:隽筝先上,紫妍先固定滚筒,在隽筝上去之后再上,失败

第三次:把滑板放在滚筒的一侧,隽筝先站上去后,紫妍再上(这个滚筒又动了),失败

第四次:两人同时上滚筒,隽筝先跪后蹲,紫妍一条腿先迈上去,另一条腿却碰到了隽筝滚,发生滚动,失败

第五次:两人尝试反方向的方法,互相不要碰到,隽筝借助滑板成功蹲在滚筒上,还没站起来,但紫妍在另一边上滚筒时没有上去,失败

第六次:隽筝蹲在滚筒上,紫妍也回到相同的一边,借助滑板,经过尝试,成功蹲在滚筒上,两人手牵手成功站在滚筒上。

教师分析与解读

在这六次上滚筒的反复游戏中,她们又获得了什么经验?

    1.两位幼儿除了经验的获得同时显示他们都有一定的坚持性。两人配合走滚筒时间持续8分钟左右,在面对多次掉下去,都没有放弃。

    2.紫妍一直在保护隽筝,在双人走滚筒时,她怕隽筝掉下来害怕,总是提醒她,保持平衡,具有一定责任感

    3.在经验中创新玩。在不断的尝试中,随着经验的丰富和调整,孩子们玩游戏也发起新挑战,从而又产生新经验。正是经验的产生促进幼儿逐渐成长。

多人滚筒游戏

9.12~9.19

      三个滚筒竖向排列紧靠在一起,乐川手里拿着一个跨栏,紫妍因滚筒太滑上不去请求他的帮助,乐川把跨栏放到滚筒的一边,隽筝提出从跨栏处排队上滚筒的想法,紫妍说“她〈隽筝〉先上,我再上,你〈雨欣〉再上”,三人依次上滚筒。

第一次:隽筝和紫妍成功登上滚筒,并尝试站起来,雨欣在尝试站起来时,滚筒发生滚动,失败


第二次:隽筝拿来一个滑板放在三个滚筒的另一边,将滚筒固定住(滚筒的两边分别有跨栏和滑板),这次三人成功站上滚筒。但乐川推前面的滑板,滚筒发生滚动,三人从滚筒上掉了下来,失败。

第三次:乐川把跨栏和滑板重新放置在滚筒的两侧,这次滚筒又可以固定住了,三人成功的蹬上滚筒,并在滚筒上站了起来,成功。

      但她们想要走起来,因为前后都有障碍物,走起来失败了。

     

    后来他们在滚筒成功站起来后上尝试走了5次,都没有走起来(皆失败),于是隽筝提出,“我不想站在上面,那我们躺在滚筒里”,于是他们三个躺到了滚筒里,乐川推动滚筒,3秒后隽筝与他交换位置,隽筝开始推动滚筒。

教师分析与解读

    1.已有经验促进游戏的开展。当面对新游戏时,遇到上不去的问题时,紫妍想到了借助跨栏站上滚筒的想法,主动询问乐川,借助跨栏的帮助,站上滚筒。

    2.自定游戏规则,并能遵守规则。三人面对三个滚筒,但只有一边有跨栏,那谁先上呢,隽筝提出排队的提议,三人可以排队依次上滚筒。有共同的目标,幼儿能达成规则共识。

    3.思维活跃,变换游戏玩法,促进新游戏开展。隽筝在发现三人都上滚筒时,滚筒还是会发生滚动,想到了在前面放一个滑板,如此三人可以成功的站上去,在多次尝试未能走动后,提出了可以躺在里面,让其他小朋友推着玩的想法。隽筝思维活跃,总能让游戏持续进行下去。

教师反思

    当幼儿因为遇到困难而变换新的游戏时,我是否应该介入?问一问怎么才能一起走滚筒稳稳的走动起来呢?以帮助幼儿探索新的技能。现在的我认为,不能急于为了技能或者教师眼中的好玩的游戏,而干扰幼儿游戏的脚步,不然又怎么能有下面幼儿自主发起的滚筒拍球活动呢。

紫妍表征图

筒上拍球初尝试

9.19~今

片段一:     

    隽筝拿来了球,抱着借助滑板成功站上滚筒,她三次尝试在滚筒上拍球,并换用不同的球。

教师分析和反思

    幼儿放弃后改为去拍球,教师当时并没有及时去介入,在拍摄中更多的是想去观察孩子又会怎么做。我反思,如果我当时去介入,应该是一个好的时机和孩子讨论原因。

片段二:

        周末休息两天回来后,隽筝和紫妍再次尝试筒上拍球,她们俩先是推来了细的滚筒不借助辅助,可以成功站上滚筒,但抱着球不能站上去,开始时,寻求老师的帮助,在她们俩站上去后,我把球递给她们,但两人均拍球失败3次之后,依旧拍球失败,于是她们俩提出,先练习在滚筒上,等熟练了再开始拍球。

      隽筝看到有小朋友把滚筒推到攀爬架那,来走滚筒,于是她们俩把滚筒推到攀爬架处,开始了新的尝试。

      

片段三:

 隽筝:

大龙球

第一次:先把球放在滚筒上,一手扶球一手抓住攀爬网,以正面跪姿上滚筒(大龙球占了滚筒一半多的位置,人站上去的空间小),失败

第二次:一手扶球,调整上滚筒姿势,(正面→侧面),成功站上滚筒,在拿球准备拍的时候,球脱手“我先放下”,反手抓住后面攀爬架。

      紫妍给隽筝说“看我们可以把球卡到这”,她先把大龙球放到紫妍说的位置,用力推,大龙球太大跑了出去,没办法卡住。于是,隽筝换了篮球。但把篮球固定好后,站在滚筒上发呆,发现紫妍能够成功拍两个后,提出了“我们先练好走滚筒行吗?”随后,两人便开始了走滚筒的游戏。

      紫妍:

第一次:先把篮球卡到滚筒和攀爬架的交界处(固定篮球),手抓住攀爬架成功站上滚筒,下蹲拿球,一手抱球一手抓住攀爬架,成功转身。用力往下掷球,球往上弹,伸直手臂没有拍到球,失败,跳下滚筒,抱球来询问我

妍:“老师,这球光跑”

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球会跑”

妍“我没走”(走起来就可以拍到球了)

师“你试着垂直往下拍”(我当时想:她在滚筒上不动,调整拍球的姿势,而她是在尝试拍球够不到球之后,想到的是走起来)。

妍“这个球一蹦不往上”(球弹的不高)

师“那你用力试一试看看可以吗”

原地用力掷球,球可以弹的很高。

第二次:先固定好篮球,在滚筒上成功转身之后,下蹲抱球,成功拍球一次,同时滚筒发生前移。

第三次:

妍:“老师,我现在练好双手拍球之后,我再练单手拍球(计划性),可是我现在还拍不起来”

“可以试着把球垂直往下拍,不是靠近你身体的一侧”

她先用手拿着球模拟了球的路径,然后开始拍球,成功拍了两次,第二次球落下时打到滚筒上。

      之后,便根据隽筝的提议,两人开始练习走滚筒。

分析与解读

    1.在筒上拍球游戏中,可以看出两位幼儿的平衡能力在进步,也推动了她们游戏的创新

    2.两人在游戏中模仿学习,传递经验,共发展。当发现有其他幼儿借助攀爬架成功站上滚筒后,想到把滚筒推到攀爬架的那边,固定滚筒;紫妍发现可以把球放在滚筒和攀爬架中间卡住时,会主动分享经验。

    3.遇到问题,能主动思考,在游戏中调整游戏玩法。刚发现不能抱着球上滚筒时,会寻求老师帮助,先站上滚筒,然后请老师递球;当筒上拍球一直不成功时,会想到先把走滚筒练习好,更好掌握平衡能力后,再尝试;刚开始尝试筒上拍球失败时,也会调整为双手拍球的游戏。

    4.教师想法和幼儿想法并不同,视频重温让教师更了解幼儿。在第二次尝试筒上拍球时,老师介入了幼儿的游戏,对紫妍的疑问我也提出了我自己的想法。但我作为旁观者,观看视频发现与游戏中的幼儿,关注点并不同。面对紫妍在筒上拍球失败,我想的是球的问题,它的落地位置,弹的距离,而紫妍想的是她本身,走滚筒的技能的问题。

分享表征

      播放她们两筒上拍球视频后,其他幼儿对其很感兴趣,在数成功拍球的次数,也在为掉球惋惜。首先请她们俩分享了在筒上拍球失败的原因,隽筝认为是“走滚筒不熟,要多走,多练才行”;紫妍认为是“拍着球走不起来,拍着拍着球就往前走了,手又够不到了”,所以她们后来继续练习走滚筒。

师:这是她们俩的想法,你们觉得呢?

信然:拿个东西把滚筒固定住。

泽艺:踩着跨栏站上去慢慢走。

光智:后面固定住,前面远一点放个跨栏,慢慢走,多尝试。

隽筝表征图

支持与跟进

    1.在游戏后,我即时分享幼儿的“哇时刻”,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故事,也鼓励更多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分享环节传递成幼儿的成功经验,鼓励自主寻求方法并探究是否可行。

    2.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作为老师,我没有指导幼儿怎样去玩,只是在旁边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提供材料支持,孩子们自己制定规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拓新玩法,自主性很强。只有再观察的最后一次,紫妍主动来询问我的建议,我提出来自己的想法。

    3.在每次户外游戏中,我都会以录视频的方式来观察这两位幼儿及她们的同伴游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滚筒的再探索,且其他幼儿注意到,我观察她们游戏时也会进行模仿学习,以借物或借人的方式成功走滚筒,或加入她们的游戏。

反思与改进

    1.在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能力发展虽不同,但他们会自主寻求方法并探究是否可行。不管是借物还是借人,幼儿都在不断试错中慢慢往前“走”。从本次滚筒案例来看,幼儿通过初探索-走滚筒-开拓玩法,游戏经验以阶梯式的形式发展,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能力。

    2.在滚筒上行走,我没有进行特定的要求和指导,而是提供了引导和最大限度的支持,对于已经有过成功走滚筒经验的孩子,她不断刷新游戏高度。

    3.同伴互助,成长共赢。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共同游戏、讨论问题、试误调整游戏行为、反思游戏技巧、分享游戏经验中,实现运动技能、游戏经验与社交能力的多元共赢。

    4.教师的介入是否会干涉幼儿游戏,当幼儿询问教师建议时,多引导幼儿思考,再尝试,而不是直接给出自己的想法。在我给紫妍分享到我的想法之后,我发现她再次尝试时,眼睛一直盯着我,往下拍球时变得不自信,模拟落球,看到我点头肯定后,才开始拍球,成功拍球的次数多了,并没有推动她继续拍球的探索,而是开始和隽筝一起练习走滚筒。

    5.  下一步我将重点支持幼儿的分享环节,以启发式的问句,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在幼儿分享结束后,继续询问其他幼儿的想法,如‘这是她的想法,你们觉得呢’,“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谁有好办法,帮帮她们呢”等。

    6.两位小朋友社会交往方面比较好,有固定玩伴,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关注技能经验多一些,但如果是比较内向等类型的小朋友,则需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更多一些。

阅读 39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