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大同日记1续,云冈石窟游

杨占文
创建于09-28
阅读 26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踏上山门的台阶,墙壁上魏碑文字是,当年这里寺院尼姑叫昙媚留下的作品。来了,就应该亲近下这一千五百多年前僧人留给我们的对话了。欣赏下刚劲有力的魏碑书法艺术,品读一下尼姑的文化思想。去点亮我们的心灯,去指引快乐的余生也是一大收获了。

这个虽然是石刻,但它上面的车轮子。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有映像的得了。沧桑岁月定格在这里啦。对00后的人们可就是考古啦。

这些石窟,相对建造年代比较晚些时候了,这些都是佛教盛世延续发展的产物,根据建设规模大小区研究推断,都是民间地方官员和有钱人逐年投资建设而成的。

这些石窟基本都是皇家聚力投资建设的产物。从建造遗存看,这尊佛可能是皇家后期作品,在搬迁洛阳建都时候留下的在建工程,估计是资金南移洛阳建都,没有精力留下的不完善的一窟。

瞧一瞧这石窟群里的一尊尊佛像的雕工技艺吧!几乎相近但又各有其特色。但对游人来说所见到的每一尊或多或少都会有许多赞叹与遐想了。

看看这石壁满满的石窟,1500多年前的匠人们徒手劳作的成果吧。当我们走过来的时候,仿佛能够聆听到哪些工匠们一锤锤的凿岩声。此情此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仰和崇拜的力量。

瞧,在往前走就是标志性的云冈大佛了。大家来到实地看看,就知道云冈石窟不是几尊大佛啊,而是五周山前石壁石窟的巨大雕塑群。

仔细品味下这尊佛像,头戴着有点像汉代官员的官帽与少数民族的头戴雕饰,看看那栩栩如生的眼睛充满了智慧与生机活力,从造型创作和工艺进步特征看,这绝对是魏都迁移洛阳以后的作品了。

 

这是又一石窟里的佛像。这也是北魏后期的皇家建设作品了。匠人艺术都进步很快了。

这尊大佛大家都不陌生的,这是云冈石窟标志性的名片了。网络上处处可见了。这尊佛大约有20米高了。在思索品味的快乐中,难以忘怀的留个影吧!

今天聚到一起欣赏1500年前的举世杰作,合影留念那是最开心的了。穿上军装还是想当年那个样子啊。依旧有曾经军人的风范啊。这是电影队战友们的合影。

这前边的楼阁里才是云冈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地方,为此才国家成立了云冈文化研究研院。其实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了。进去多多品位去吧。

这个石窟的佛像可谓是最完善的一个石窟。我说的不仅仅是保存的完善,而是创作做完善,做工最完善,天然色彩应运的最完善。可以说停留一天都欣赏不完的了。

这是大佛四周的壁雕一处照。佛像各异,众生云集比比皆是,他们分别在忙碌着啥,我们不知道,但是可以认定都是佛家弟子们的虔诚信仰修为的场景是可以说的通了。我们只能细细品味匠人工艺精湛与细腻了。

这里就是云冈石窟的核心区域,都是1500年前北魏时期皇家建筑群。远处的红色建筑物是近些年国家采取的历史文物保护措施。防止石窟雕像露天风化剥蚀的自然破坏。

走过红色建筑区西边的石窟封闭没有开放了。其实这些封闭的石窟区域,都是些分布密集的小型石窟。估计这些都是地方信众自发的投资修建的,由于投资弱小,匠人们的工作技艺相对粗糙,对于游人们也没啥看点,只是用于历史研究有所价值了。下了台阶就走出这个山门了。

山门外就是宽阔的休闲园区了。看看这扩扩的路上,战友们兴致勃勃的样子,神采奕奕的展示出当年训练的基本功了。他们给有幸的游人们观看到精彩的表演啊。真切的吧快乐之情传递给了周玲多游人笑逐颜开啦。

再往前行就到了云冈博物馆了。奇特的时光隧道门厅就留下自己逗留的瞬间吧。看看这美滋滋的军嫂嫂们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啊。瞧瞧这哪里像60多岁的人啊,我看充其量也就是个50出头的样子了。祝福军嫂们越活越年轻!

休闲园区进店游玩处还是不少的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是草草的走马观花了。仅仅分享给大家一张照片说说吧。从风格别致的凉亭思考追寻下了。它默默地高告诉游人们,大同这里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汇聚交融的地区。草原人学习中原文化,中原人研习草原马背生存和弓箭狩猎文化。

云冈石窟游玩就结束再见了。看看这些铁道兵嫩江基地的女兵们的激情吧。发至内心的感恩先人们的留下的精美作品,感恩今天的快乐生活,向为人类做出奉献的先人们、今人们向你们致敬。请关注后续相聚大同2日记

阅读 26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