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最北一段是北京东部的通惠河,通惠河上离通州城八里的地方有一座桥,俗称八里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八里桥战役,就发生在这座桥的附近。
1856年,英法联军悍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9月联军在占领天津后,开始向北京进发。21日在八里桥遭到清军狙击,以僧格林沁为主帅的中国军队准备和联军在此决一死战,保卫北京城。
联军是一只现代化的军队,手中有现代化的武器,清军是一只旧式军队,手中除了一些老式枪炮之外就是大刀长矛。这是一场清军注定失败的战役,清军统帅对此心知肚明。但是他们没有退却,在此与联军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
电影《火烧圆明园》里有关于这场战役的片段:中国骑兵前赴后继一排排的往前冲,又一排排地倒在英法联军的枪口下,直至在桥上的肉搏战,没有中国士兵后退,他们用生命保卫着国土。一些参加过这场战争的外国人证实了电影的情节是真实的。
一个叫保尔·瓦兰的法国人在《远征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勇气和沉着在此之前已经令人称道,不过在战斗进行到最后阶段时,他们的表现更为出色。有几个人冒着的枪林弹雨跑上桥,挥舞着旗帜来鼓舞清军步兵,从他们身上那镶着黑边的黄色长袍判断,我们可以认出他们是皇帝的特殊侍卫。这几个人中没有一个人后退,最终他们都位于在原地死去。”
法军德拉格朗热中尉写道:“炮火枪弹像打不倒清军似的,他们前仆后继,甚至有时冲到我方大炮前三十米。”
清军健锐营正白旗后人舒成勋曾回忆说:“我祖父恩铭曾任正白旗参领,咸丰十年(1860年)参加了抵抗英法联军的正义战争。香山正白旗430多户,全旗共431名战士,在京城偏东方向一个叫石缝的地方全军覆灭,430人战死,正白旗营子里那时家家带孝,户户死人“,我没有查到石缝这个地方,但应该离八里桥不远。
八里桥战役以清军彻底失败而告终。英法联军冲进北京城,掠走了无数的财宝,烧毁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接着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在此多说几句:清军的失败固然与清政府的腐败有关,但是也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末期,正处于历史上最衰弱的时代,而西方各国则处于工业革命带来富国强兵时期,只是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 ,中国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前推一百年乾隆时期,清军也曾所向披靡,征服蒙古卫拉特收复了相当于现在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使中国领土达到历史极值大约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这已经比明朝末年的三百多万领土多了一千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俄国签订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计约100万平方公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和《中俄伊犁条约》割让中国西部地区约50万平方公里。到辛亥革命之前共丢失了约150万平方公里左右。民国时外蒙古独立,丢了180多万平方公里。剩下960万平方公里。
清代获得的领土还是比丢失的多得多。
联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八里桥
今年刚刚修复完成的八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