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生成课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通过自主探索和实际操作,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其中,搭建迷宫作为一种生成课程活动,不仅深受幼儿喜爱,还在多个方面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课程起源
区域活动让孩子们感到生活中的奇趣与快乐,就如幼儿园的益智区,在一次晨间活动中,小朋友们在益智区玩过程中,发现了了“迷宫”这个激发了周围孩子们的兴趣,纷纷讨论着。
李忆甜说:“我玩过迷宫”,其他孩子也跟着附和着。
幼儿对迷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师决定遵循孩子们的需求及兴趣,将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秘迷宫,因此便有了搭建迷宫这个活动。
第一次搭建
对于幼儿来说,设计一个合理且有趣的迷宫布局是一个挑战。在第一次搭建时只能拼搭出简单的线条,没有迷宫结构。
搭建时发现教室太小,于是孩子们提议将吸管带到寝室再一次搭建。
在尝试搭建迷宫时,发现路径过于狭窄,导致迷宫走不通的现象。还有最大的问题是吸管太过单调,放在地上空间关系不太清楚,孩子们再次展开了讨论。
有孩子就提议用积木,这可是个好主意,得到了其他同伴的的支持。
第二次搭建
孩子们在搭建时还不太会合作,小朋友只想搭建自己喜欢的部分、没有沟通、不懂得分配。 导致孩子们在搭建时,没有起点和终点、迷宫整体不协调。
但孩子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在纸上先设计迷宫,再开始一起搭建迷宫。
孩子们在教室搭建后,感觉还是不好。这时候,他们开始讨论了:是不是要设计好图纸,照着图纸搭建才能成功呢?于是,孩子们开始设计迷宫的样子。
设计规划:每组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并设计自己的迷宫,包括确定入口、出口、设计路径和障碍等。
孩子们根据自己设计好的迷宫,开始利用积木搭建,这一次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有了起点、终点、路径。
孩子们高兴地走了起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教室空间有限,设计的路径太窄,稍微不小心就会碰倒旁边的积木,而且在教室里转身和操作都很不方便。
张家瑞提议:“老师,我们去外面吧,外面有大积木,可以搭建超大的迷宫”。
第三次搭建
来到户外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在大场地就马上拼搭出“大型迷宫”而是把一些积木简单的拼凑在一起,由于缺乏经验和整体规划,这个迷宫显得十分局促,小朋友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行走。
在搭建时,大家都只愿意和自己的好朋友玩,很少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完成。
随着活动的进行,孩子们逐渐有了新的想法,他们开始尝试在迷宫中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 张钰晨和郭欣妍利用较长的积木放在路径中间当作障碍物,只能跨或钻过去。
在这个过程,孩子们慢慢发现,如果不学会分工合作,就会很难完成这些有趣的设置。
“我们一起把这两边连起来把,这样迷宫才会更有意思。”
孩子们开始学会合作完成一件事,原本只和自己好朋友玩的小朋友们,也开始尝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大家开始齐心协力,一起商量如何让让迷宫变得更大、更有趣、更有挑战性。有的小朋友负责搬运积木,有的负责设计新的路径走向,还有的负责布置障碍。
迷宫探险
经过多次讨论和搭建,迷宫终于完成,孩子们开心的在迷宫里穿越。
规则意识
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还没有结束,搭建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没有一哄而散。而是齐心协力地开始整理积木。一个个可爱的身影忙碌地把积木收进筐子里。
当筐子装满后,孩子们几人一组,一起合作。“一、二、三,抬!”随着稚嫩的口号声,他们把装着积木的筐子一起抬到了原来的位置。
尽管筐子有些重,但孩子们没有一个人喊累,他们在合作中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通过这次户外搭建和整理积木的活动,小朋友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学会了团队合作与互帮互助,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天呀!
搭建迷宫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和耐心,促进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此外,还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体验。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会充分利用生成课程的优势,积极开展类似搭建迷宫这样的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