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以促教,“导”以致远

——记托克托县第二小学科学学科视导活动

创建于09-27
阅读 117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探索兴趣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科学素养形成。

       为深入贯彻国家新课程标准精神,积极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思维型课堂,于2024年9月25日在托克托县第二小学举办了一场以“落实新教材、解读新课标、打造新课堂”为主题的视导活动。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科学教研员秦亚吉主任亲自指导,各学校派科学教师代表观摩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本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授课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现象》,探究如何在科学实验中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完成教学目标。

🍁课例展示,精彩绽放 🍎

       首先由我校王燕英老师作课。王老师从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到昼夜交替现象进入学习,聚焦到“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探究主题,依照科学探究的四大步骤展开教学。本节课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充分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整体调控较好,课堂气氛浓厚,体现出王老师教学基本功很扎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为科学课,实验课至关重要,王老师给足了孩子们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当中,这节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由新城区满族小学李敏老师进行授课。李老师在学生提出猜想之前让其了解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3个因素,然后循循善诱让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李老师带着学生从一段关于“傅科摆”的视频中探寻,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学生们不禁被科学的奇妙所吸引。回顾一节课经历的探究过程,并引导学生关注古人对昼夜交替的研究历史,心怀敬意。整节课学生探究意识强烈,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共同努力,砥砺前行

       听课教师们认真聆听并详细记录,不容错过每个精彩的瞬间!相信本次活动之后,老师们定会将收获的感悟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交流总结,引领方向

       新授课结束后,呼和浩特市科学教研员秦老师以真情境、真猜测、真探究的视角紧扣教研主题展开点评,两位教师都是重在引导学生思考、用感应猜想变成理性假设,用证据来支撑猜想,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学生参与度高,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希望两位教师在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上再严格一些,更多的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因素,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注重“教、学、评”一体化,为探索高效课堂不断努力。

       

       最后,秦老师进行了本次科学视导活动的总结,对所有科学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科学教学活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每位科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科目标,用新课标指导旧教材。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探究意识,做到实验育人。

三、教师应积极参加科学教学培训,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能力。


       教有所得,研有所获。此次教学视导总结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更是引发了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并继续积极实践、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之“道”,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编辑:王娜仁

初审:刘永强

终审:白    娜

阅读 11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