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感悟历史的厚重,汲取智慧的力量,在成语典故的世界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邯郸学步


大家好,我是工程中心校黄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牛一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邯郸学步》。
相传在2000多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上等。但他有个毛病,就是无缘无故的感觉,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菜是人家的香,衣服是人家的漂亮,就连站相坐相也是别人高雅。看到什么就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他不断的翻新花样,可是到最后他什么也没学会,什么也没学好,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样子。家人劝他把这个毛病改掉,他觉得家人管的太多,亲朋好友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根本听不进去。时间长了他竟然怀疑自己不该这样走路。越这么感觉,他就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有一天他看见一行人路过,他忙竖起耳朵听原来那些人在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那叫一个美,这不正好对上了他的心病吗?他赶紧凑过去问,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到底是怎么样的?那些人看见他,哈哈大笑,扬长而去。那位少年回家后反复琢磨邯郸人走路到底有多美,到底是什么样的。最后他终于决定自己去遥远的邯郸看看。有一天,他背着家人和亲朋好友,独自跑到遥远的邯郸去学走路了。到了邯郸,他觉得事事新奇,看见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可爱,他就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端庄稳重,他也学;看见女人走路,他觉得摇摆多姿,他还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都不会了。身上的盘缠也已经花光,没奈何,他只能自己爬着回寿陵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的去效仿别人,要保持自己的特点,并且要实事求是。
编辑:张燕秀
审核: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