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正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承接着家庭的希望,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值得我们欣喜,他们每一个阶段的“烦恼”需要我们关注和引导。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二、常见的幼儿心理变化有哪些?
01攻击
幼儿爱攻击别人,常常让父母们感觉无奈和不安。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总是把对方惹哭;平时在家里,一不高兴就对长辈拳打脚踢。其实,幼儿的攻击性,也要分年龄来看。3岁前的幼儿,往往分不清楚他的攻击是喜欢还是伤害。家长应该适当提醒,或借助游戏、玩具等,帮助幼儿理解正确的交往是什么样的。3岁以上的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更为复杂。可能是幼儿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模仿影视剧、其他小朋友的动作、行为,也可能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家长需要明确立场,因为幼儿打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大人的默许。同时,家长还需要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此外,还需要重视道歉的过程。当幼儿知道错了,家长要记得鼓励和肯定幼儿,淡化错误行为,积极鼓励正面行为。
02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遇到多种能够引发焦虑的情境,如学习紧张、被老师或家长批评、当众发言等。如果相关情境引起的焦虑程度比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引起一系列异常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慌手抖、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若不及时疏导和治疗,那么在以后遇到相似情景时,幼儿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演化成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幼儿的表达能力一般弱于成人,因此不善于用言语来准确表述自己的真实感受。家长应当适当了解幼儿的心理,重视自家幼儿的情绪变化,知道有哪些不良情绪的诱发因素;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建立完整和谐的家庭关系。
03好动
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引逗旁人的注意。有这些表现的幼儿,一些是因为顽皮所以好动,还有一些是因为多动症导致的好动。若是前者,则无需担心,爱玩是幼儿的天性,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和教育便可;若是后者,则需引起注意,应尽早带幼儿接受治疗。
三、幼儿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父母在孩子面前争吵
2.父母生病或受伤
3.随时变动的教养规则
4.父母在管教问题上意见不一
5.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工作中感到压力
6.虐待、忽视或目睹家庭暴力等创伤
7.与姻亲(如公公婆婆)的冲突
8.对孩子大喊大叫,而不是冷静地执行规则
9.孩子在学校被欺负
10.父母屈服于孩子的发脾气
11.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尤其是精力充沛的男孩)
12.花太多时间玩电脑或手机
13.父母不在孩子身边
四、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耐心倾听幼儿,放下“身段”
有的家长总喜欢在幼儿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幼儿,这常常让幼儿难以接受。家长要放下身段,尊重幼儿,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幼儿说话。
修正对幼儿的期望
不要总是要求幼儿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这样不只是幼儿痛苦,就连大人也会很痛苦。幼儿也是人,当然有他想做的事。因此,同幼儿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
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幼儿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
教育幼儿学会接纳自己
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
家园合作,齐心协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园共育的路很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借助彼此之力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
初审:侯蓓
终审:宋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