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迎来了久违的共读——《臣服实验》.
此次阅读前的感受是好奇,书名很难了解是什么类型的书,带着好奇在阅读中的感受是惊叹,惊叹于作者的深度哲思,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阅读后备受启发,在作者的刻意练习中、沉浸呼吸里,专注当下,让我对冥想、对于当下的存在有了更不同的理解.
这是一本探讨关于认知、感知和存在本质的书籍,它帮助读者实现自由、宁静、开放和自我认识及自我实现的一本书.辛格将通过自己的讲述,带你看到一个人的痛苦、纠结、探寻、发现,以仅有一次的人生为赌注的大胆实验,给他带来了非凡的人生之旅。
迈克•A. 辛格,1971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觉醒,进入隐居状态,专注于瑜伽和冥想。多年来,他在商业、艺术、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放手、顺应、臣服
作者早期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探索中,是从世俗和精神的自我割裂开始,他希望浑厚的平静化为一条护城河,将所有的一切与我升华的状态隔离开来,在绝对的寂静中实现自我.由此,他坚信要去掉过去的自我,除掉惊恐的自己,去除负面的想法,消除饶攘思绪的动机,用积极的想法代替那些毫无意义的杂音......
想起了早期修行的悉达多,他唯一的目标是万事皆空,不喜不悲,要寂灭俗世的“自我”,寻求精神的“无我”,当“自我”被征服与寂灭,那就是“非我”,最终他顿悟到目标与本质并非隐藏在物质背后,而是在物质之中,在万物之中.他要去经历世俗的“自我”,他们值得被倾听和感受,他不在与自我幻想的完美世界相比,而是让世界保持原来的样子,然后爱Ta、融入Ta,充满爱意、钦佩、和敬意的看待世界、我和万物.最终在那条河里,他看见了成百上千的脸从奔腾的河流中出现又消失,却又同时存在,却又都是他自己的脸,他在臣服于生命之流中,看见了完整且真实的自我.
作者在那天的清晨,走在通往寺庙的路上,他看到了过去那个对自己严厉的自己,意识到那个一直被自己评判的、害怕的、陷入困境的人,他感叹:他确实是人啊!我不应该把他关起来,不停要求他闭嘴......他友善关心的向那个自己张开双手说:“你现在可以出来了!”这样的表达让他羞愧于将冥想归属于幼稚的意志较量的想法,眼泪一涌而出,心打开了,他感受到许久以来没有感受到的完整,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在放下与顺应中,他臣服于未知.
我不禁翻开书的封面,“照亮存在之遮蔽”这句话映入我的眼帘,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早期的“阴”“阳”双重构成的宇宙观——阴阳相依,万物世间存在!这是对完整、统一、存在的理解,就像在光明之下,也有阴影的相随,人生就是光影同行的旅途.
当放下所有的对抗,才能真正的打开,允许一切的发生,才能拥抱未知,建构自我的脉轮,臣服于现实.随之,作者提出了深刻的灵魂之问:“我是谁?”在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活出不羁人生》中,透过宏大的科学视角告诉读者,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
世界始于宇宙大爆炸,所有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原子聚变的过程被创造出来。恒星在死亡时发生爆炸,其外层聚集的物质都会被吹到星际空间,形成云朵状漂浮在太空中,然后,引力将其拉到一起形成了行星。地球就是这样,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由92种自然元素形成,所有这些元素都在恒星中形成,这个过程的持续时间已经超过130亿年,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每个部分都是由数十亿年前恒星中产生的元素组成。每一件事情与个人并不相干,它是数百亿因素造成的结果,其存在本身令人惊讶!这是作者第一次接触臣服和接受的真正含义.他带着敬畏深深的臣服于生命.同时,作者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内在的“我”呢?
作者通过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论中的:超我、自我、本我,引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通过“三环马戏团”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环境、思想、情绪互动呈现的客体世界.情绪源自想法,想法源自认知,认知源自环境,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每天不同情绪的客体都会来拜访我们.我们只看见掉入情绪的深渊中无法自拔客体的我.
或许,前天因家务和老公吵架,愤怒和委屈的我,昨天孩子做作业拖延,生气和焦虑的我,今天被领导训斥,难过和沮丧的我......面对无数客体的“我”,我们如何与其相遇决定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当主体的“我”看见无数个客体的“我”来拜访的时候,我们是要像作者早期那样,消除、去掉那些客体的“我”,将其拒之门外的对抗?还是放下、顺应、打开、允许......就像作者对那个自己张开双手说的:“你可以出来了”,或许,主体的我们可以站在自家门前,看向远到而来的客体们,微笑的挥手说:“嗨,我在这里,来我家坐坐吧,一起喝喝茶,让我听听你的心里话......”.
我不是你,我可以见你,我不是你,我可以理解你,作者引用了《楞严经》中的:无见识谁见?无闻时识闻?无感识谁感?当我们没有知识、经验以及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的时候,那是谁在见?这不仅让我想起杜兰特在《哲学的故事》中提到的唯心论:外部世界作为感觉被我们认识,由我们的经验对其进行选择与重构,我们所认识的只是我们感觉它们的方式,世界不是如其所示的被我们看见,而是我们如何的看见,如何见自己同样也是如此.
由此,作者说:“超过99.99999%的宇宙都与我们无关,那这0.01%的宇宙呢?”当我们站在思绪后主体的位置,带着微笑,看世界、看那无数个客体的“我”的时候,我们将臣服于生命之流,清醒的活出不羁的人生.我想,这0.01%的宇宙即是我们心中的王国,也是内在的我.
最后,我想对自己也对每一个存在说:“你是一个美好的人类,一个真正令人敬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