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呀!土豆🥔

创建于2024-09-27
阅读 77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程起源

一次午餐时,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不断有孩子排队添第二碗、第三碗,是什么吸引着他们的胃口呢?原来是鱼香土豆条。“这土豆太香了。“我最喜欢吃土豆做的薯条了...”一场关于“土豆”的讨论开始了......

问题产生

👧🏻:“土豆真好吃,软软的。”

👧🏻:“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土豆饼了。”

👦🏻:“土豆是种在哪里的呢?”

👩🏻:“我们一起去观察一下大班哥哥姐姐种的土豆吧”

👩🏻:“你们发现大班哥哥姐姐的土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他们的土豆装的东西不一样!”

👦🏻:“他们的土豆都不一样大!”

👧🏻:“他们的土豆有的是在水里的,有的是在土里的,有的是在沙子里,哇,好神奇,还有的在颜料里呢!”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这些土豆还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吗?”

👧🏻:“它们都是一整个的。”

👩🏻:“对了,这些土豆都是一整个装在器皿里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土豆切开来后还能不能在土里或者水里继续生长下去呢?”

👧🏻👦🏻:“想!”

        在老师和宝贝的激烈讨论下,问题产生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探索土豆提供了目标方向,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蕴含着无穷的教育价值,从宝贝们的话语中发现,宝贝们能够仔细观察土豆,能表达出土豆的外形特征。但是宝贝们都没系统的了解过土豆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所以我们决定带宝贝们一起更进一步地了解土豆,一起来看看土豆切开来后究竟能不能在土里继续生长下去!

价值分析

1.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孩子们在相互争辩、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同伴交流,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2.带孩子进一步了解土豆,与土豆有亲密的接触和探究之后才会渐渐发现土豆的秘密,在此过程中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和相互探讨的良好习惯。

前期准备

👦🏻:“老师,你看,我带土豆啦!”

👧🏻:“老师,我的土豆发芽啦。”

👦🏻:“你看,我的土豆上面有好多小斑点。”

        宝贝们都带了自己的土豆来,兴高采烈地讨论了起来。

       最后我们决定把这些土豆种在我们院子里的小菜园里,那种植土豆当然要先找到土豆的种子呀!土豆的种子在哪里呀?

👦🏻:我知道,我知道🤚🏻我和奶奶种过土豆,种子就是把土豆切成块,但是每个块上都要有小芽芽🌱

把土豆切成小块,一定要有冒芽口的土豆块噢!

👧🏻:切开的土豆种子要让太阳公公☀️看1~2天哦,这样它切开的伤口才会愈合,不会在土里腐烂。

种植前要给我们的土地松松土!

孩子们变身小小农夫,开始种土豆了。

细心照顾

从一片黄土到一株小苗,从小苗长高再到开出紫色的花,倾注了我们一个学期的精心呵护和照顾……

我们种植的土豆一天一个变化,小朋友发现菜园子里的土豆,有的长的高,有的长的矮,大家相互讨论着,还发现长的矮的土豆,旁边有很多的杂草,于是小朋友提议将杂草拔了,多多浇水,小土豆就会快快的长大了。

新的学期开始了,土豆经过了一个暑假的生长,有一次在散步的时候有个小朋友说老师土豆花都没了,长了好多叶子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挖呀?由此引起了小朋友们的争议。

👧🏻:我们现在就挖吧

👦🏻:不行,我们现在什么工具都没有。

👦🏻:还需要框子呢?我们用什么来装土豆呢?

👦🏻:能用手挖吗?

👧🏻:明天我要拿我的小铲子过来…

大丰收喽🥔

终于盼来了土豆成熟!有过种植土豆和照顾土豆的经验,孩子们知道拔土豆要抓住土豆苗的根部,一拉,土豆宝宝全都出来了~

老师教我们要用脚踩在铲子上往深挖,这样才不会让土豆受伤。

好大的土豆呀!

这就是我们收获的可可爱爱的小🥔们

拔出来的土豆苗送回垃圾桶,劳动真开心呢😃

👦🏻:洗土豆去喽,你有几个土豆?

👦🏻:我有5个土豆,你呢?

👦🏻:我左手有2个,右手有2个,一共有🤔……有4个👀


价值分析

1.《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宝贝通过种植土豆这个过程,感知土豆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土豆生长发育的过程。

 2.丰富的材料能支持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土豆的特性特点。

观察记录

      老师为宝贝们准备了小本子,专门记录土豆每天的生长过程。

👧🏻:“那土豆放在土里真的可以发芽吗?”

👦🏻:“可以呀,你看我的就长芽啦!”

👧🏻:“快看,我种的土豆长出了小苗苗,你的长出来了吗?”

👦🏻:“我的也长出来啦!”

👧🏻:“好神奇呀,为什么我的还没有发芽呢?”

👦🏻:“你看我的……”

宝贝们如火如荼的讨论着……

瞧,这是我们记录的小本子,我们记录时不仅会画上土豆的各种形态,还会写上当天的日期哦!

价值分析

1.观察可以保证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特性,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能力。培养其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为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2.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让记录变得更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幼儿还可以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与交流,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土豆“食”光

   收获了土豆,那土豆都可以做什么美食呢?伴随着大家的议论,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土豆美食的了解可真不少呢!炒、煮、烧、炸、煎……各种烹饪方法都适用于土豆。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用土豆制作美食,孩子们一起削皮,洗土豆、切土豆。香味从锅里传来,有炒土豆丝、薯条、土豆泥……太美味啦

价值分析

1.食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他们可以参与土豆的收获和烹饪过程,学习如何清洗、切割和烹饪土豆。这些生活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2.通过了解土豆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幼儿可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土豆美食,如土豆泥、土豆片、土豆饼等,增加对蔬菜的喜爱和摄入。

收获与感悟

         种植是幼儿认识大自然的一扇窗,是开启科学探索的一条路。在种植过程中,既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也能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探究能力的发展。

        我们充分利用园所种植园地的这一优势,围绕“种植土豆”展开了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自我探索的乐趣!其实孩子们对自然的观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细致和敏锐,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了解大自然、记录生活,然后慢慢长大……

阅读 7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