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爱祖国、爱家乡”成语主题系列活动

——邯郸成语我来讲

丛台小学
创建于09-27
阅读 9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邯郸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我们一起走进成语起源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完璧归赵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王得楚和氏璧。秦王闻之,遗书于赵,言愿以十五城交换。赵王恐与璧而不得城。不与,又恐秦借此攻赵。犹豫间,宦者令缪贤门客蔺相如自荐为使,日:“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后来果然不辱使命。此成语喻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画龙点睛

        成语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故事中,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金龙,但没有点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给龙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大家不信,他便给两条龙点了眼睛,结果第二天,这两条龙果然飞走了。

邯郸学步

      据《庄子秋水》:公子牟拒绝公孙龙的求救,曰:“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邯郸欤?为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意思是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优美的走路姿态。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的步伐忘了。此典形成“邯郸学步”成语,常喻盲目摹仿别人长处而无得有失。

负荆请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后世据此典故提炼出成语“负荆请罪”。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他种了稻苗后,希望稻苗能快点长大。每天他到田里时,发现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样才能让稻苗快速生长呢?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稻苗一棵棵往上拔高。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回家休息,还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到后,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全都枯死了。

纸上谈兵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据统计有1500多条成语与河北邯郸相关。近年来,邯郸市深挖历史底蕴、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成语典故文化、激活文旅市场,让历史文化名城绽放新活力。

囫囵吞枣、胡服骑射、程门立雪、凿壁借光.....这些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都指向同一个地点—河北省邯郸市。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多年建城历史,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邯郸,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正以其独有的韵味,邀请你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来邯郸,感受历史的厚重,享受自然的美好,体验文化的魅力,发现生活的真谛。

——END——

阅读 9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