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的敲击声(2024.09.26)

颖欣
创建于09-26
阅读 2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蓝天下,树枝和枝叶自成油画。

终于是个艳阳天。

进教室前,在一楼看到了王小静,我本来以为她要逃课。后来,她们回来了。第一节课下课后,吴玉珠告诉我,自从我来了,王小静就开始听课了,之前都是趴桌睡。我很惊讶,我问小静,为什么上周是在玩耳环。她说因为耳环戴得不舒服。否则是要听课的。

我还没有高兴两秒钟,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就响了。

我的麦克风却坏了。因为之前摔过,终于支离破碎,难以支撑,主动罢工了。我在讲台上非常努力地拨动它,心想,老伙计,你可别丢下我呀。可是,它还是留下接触不良的暗淡,亮了刹那就熄灭。

没了麦克风助势,觉得自己势单力薄。

我说,希望大家,安静点,因为我的声音有限,无法与他们的大嗓门争锋。

没想到,大概四到五个人,用捡来的伞骨敲起了课桌。声音密集,而有节奏。我一说话,就响起。

我说了两次,请保持安静。有学生说,老师,你越说他们越敲。开始,我看到最靠教室边的男生停止了敲击,我表扬他,并且对他不吵闹,还我安静课堂表示感谢。他停了一会儿,后来又继续加入。我的要求和请求,像被丢进了水里,沉入了水底。

第三次,当我的声音再次被故意的敲击声淹没时。我冲到了第三组和第四组中间的后方,直视着敲击的学生,我问他们,你们敲击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影响我上课吗?影响我上课,你们就开心了吗?

第三组离我最近的黑衣服男生低下了头。(我不确定他是不是叫明祯,因为男生仍然不真实回应我的点名)第一组最后一桌的两个男生(其中之一起初停过敲击)却点头说,是的。我说,如果让我不快乐,让我不舒服,你就快乐舒服了,我觉得这样的快乐太浅薄。

今天讲《乡愁》(余光中),刚给他们放过刘里长送老兵骨灰回家的视频。我说,刚给你们看的视频,人活在世界上是追求意义的,是除了向世界索取,还要给这个世界带来点什么的。

但是你们的行为,给课堂带来了影响,给老师带来了伤害。你们的快乐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吗?这是你们行动的意义吗?

我说,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有影响力的,你希望有什么样的影响力?你们思考一下。

黑衣服男孩后来一直沉默不做声。

另外几个男孩也不再敲击。

说实话,我很意外。我并没有想过这番话,会对课堂有影响。(因为之前制止玩纸牌,也止不住说话)但是,确实,后来不再有敲击声的干扰。也没有说话声的影响。

我不知道是我说的话起了作用他们在思考行动的意义,还是懒得跟我对着干了,或者心里默默记恨我。我看他们蔫了,还在最后造句的环节走到他们身边问。他们摇头说不知道。

课后,我正准备离开,吴玉珠问我,老师,作业你安排吗?她想通过背书,获得礼物。这次她又提出来,能不能送零食。我仍然安排了背书,我说下次检查默写。如果这么奖励下去,是不是会纵容出不好的习惯。我得想一想如何面对。

这次上课飞腿将军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台风没有把学校吹走?

我跟他们做了一个算术题。我问他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级,他们几乎不清楚。我按照他们已知的初中班级算了一下初中有16个班级。小学我粗略算24个。因为有人说一个年级5个班,有人说4个,没有一定的答案。

我说假设,一个班级40人,一个学校40个班级,全校有多少人。他们没给我回应。我说,1600人。如果学校没了,1600人,没有学校上,就会在社会上游荡,而你们还不具备谋生的能力素养。你可以做什么?

王静是这个班级唯一单独坐的孩子。她告诉我两个被我认错位的学生,还被别人吼了。但是,于她,似乎是不在意的。

她问我,专科和本科的区别。我说专科生也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成为本科生。人生的机会总有,只要你努力。

我也跟他们延展了一个生活中因为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带来生活问题的故事。我发现,这样真实的故事,他们是愿意听的。也许他们不关心学习,不关心明天的表面之下,也有对未来的焦虑。只是相比起思考未来,舒服地过现在更重要。

这一次,起立的人更少了。但是第一节课,一向跟我唱反调的余晓娜起立了。第二节课,她就不再起立。可是,课上没有乱挑衅,而是回答问题了。

设置刚好够他们理解能力的问题,也许是更适合的问题。

他们可以回答《乡愁》中的时间线,意象,意象的形容词,这样表层的问题。也可以读出基本的故土情,家国情?

但是更深一层的鉴赏。比如这首诗美在哪里,就没有任何抓手了。

最后的造句——乡愁,是……

吴玉珠贡献了一个好的仿句。“乡愁是一张皱皱巴巴的飞机票”。“皱皱巴巴”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其实机票是比较硬的纸卡,不容易皱皱巴巴。但是她说,她攥着机票,所以机票皱皱巴巴。我还是肯定了这个形容词的使用。

这一次,吴清亮仍然没有来,最能闹的没来。吴清雄又恢复了说话状态,不听课。课本一直没拿出来。

看余光中先生介绍的时候,第三第四组后面的男生反复起哄“余光标(音如此,不知道字)”。可能这是余晓娜父亲的名字,余晓娜不停回头瞪他们,他们也乐此不彼。尽管我站在旁制止,效果也很差。

我说你们不要停止在对一个名字的重复,要往下了解故事。可是,他们就是不停反复,重复。

今天,让我思考的是:

1.问题怎么设置才是符合学情?

2.什么是吸引他们的课堂?

3.教学评一体化能否在此实施?













阅读 2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