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课标线上培训】——大同大学附属小学从科学概念到科学观念的教学研讨

艾尔兰的燕
创建于2024-09-26
阅读 10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科学教育的广袤天地中,科学概念是基石,而科学观念则是引领我们走向科学素养高峰的灯塔。从对具体科学概念的认知,逐步升华到形成科学观念,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启迪的过程。2024年9月大同市平城区科学中心教研组区属各学校科学教师展开线上教研活动。我校科学组成员在杨继英主任带领下对从科学概念到科学观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解读,每位科学老师都认真学习领略科学世界的深邃与魅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目标,要求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构成的“科学观念”,是新课标修订变化的内容,它取代了以往课标中“科学知识”的目标表述。从“科学知识”到“科学观念”,内在要求教学设计理念的变革:一是要建构“学习进阶”或“学程规划”的逻辑理路;二是要洞彻“观念教学”与“概念教学”的辩证关系;三是要创设“真实情境”或“表现性任务”。

      通过对观念和概念的区分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新课标中,强调科学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构成意在表达:科学观念要以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为基础,去激发学生探究实践的可能性,以及审视科学概念是否在对应的科学观念中被检验。因此,科学观念内在融合了知、情、意、行的多维度要素,这种整合性特征更符合素养表现的要求。

      通过这次的线上培训认识到从科学概念到科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知识整合、科学史教育和反思评价等,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同时,逐步形成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实现了从科学概念到科学观念的转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意义,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为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今后的科学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前行,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科学世界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文字:张兰芳

审核:杨继英

阅读 10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