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杜曲,走近朱子桥

阿秋
创建于09-26
阅读 7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75岁生日,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徐徐绘就,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正接力谱写;古老而又年轻的母亲,每一寸筋骨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澎湃,每一条血脉都见证了变迁的磅礴和沧桑……

       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叫醒了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力量,展现出奋起反抗的精神!那激昂的旋律、震撼人心的歌词,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激情奋发!

      这首超古迈今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由当时的辛亥革命元老朱庆澜(子桥)将军命名的,而朱子桥将军就静静的长眠于杜曲街道韦村东边的墓园里。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杜曲,走近朱子桥。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辛亥革命老人、爱国将领、社会救济家。祖籍浙江绍兴,1874年3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5岁丧父,14岁丧母。19岁去东北,投总督赵尔巽部下新军,任统领及33混成旅协统。

后任成都陆军混成旅协统。辛亥革命时,响应孙中山号召,率领第十七镇官兵起义,通电宣布四川省独立,民众拥戴他为四川省大汉军政府副都督。1913年,北洋军政府派任他为黑龙江省督军兼民政长,并授予镇安右将军称号,从此被尊称为“朱将军”。后因反袁称帝而去职。1916年,任广东省省长。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推荐,赴哈尔滨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1926年以后,一直从事社会福利事业。

 从《进行曲 》到《义勇军进行曲》

                       ----朱子桥与国歌

        1935年,朱庆澜筹资拍摄了《风云儿女》。 同年五月,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获得热烈反响。影片表现了九一八事变后,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到勇敢的走向抗日前线,斗争中锻炼成长的故事。

        因电影及其主题歌取材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战斗生活,故,朱庆澜又将主题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风云儿女》当时由田汉收集素材,完成初稿。后田汉因宣传抗日思想被捕入狱后,夏衍接手完成《风云儿女》电影剧本。

       聂耳看到田汉创作的《风云儿女》主题曲歌词后,积极要求为其谱曲,并仅用两天两夜时间就创作出了曲谱初稿,定名为《进行曲》。

      1949年6月,周恩来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提议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

        1949年9月27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主持通过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的决议。

       2004年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2017年10 月1日起实施。

     2014年6月,中共党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谷安林率团到东北桓仁调研,对桓仁是国歌原创素材地给予充分认可;2016年12月,国家批准在桓仁建设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2021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成为辽宁六大文化名片之一“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标志性建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护国御敌

---朱庆澜在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时期

       1909年,朱庆澜调四川任十七镇统制,与程潜等在成都编练新军。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朱默认广大民众反帝爱国热忱,抵制清廷严加镇压的命令,力排纠纷,免致流血事件发生。

       武昌首义告成,成都立宪派妥协,朱庆澜代表军方参加四川军政府,被举为副都督。后因“一•二八”兵变去职。

      1913年,朱庆澜任黑龙江省护军使兼民政长、督军兼省长,主持军政。他完善边防计划,整军经武,剪除匪患,同时禁烟戒赌, 兴办教育,移民拓边,从根本上富民强国。

       1916年7月,朱庆澜受北洋政府之命,只身南下赴广东任省长。翌年朱以省长名义通电响应孙中山回粤护法。8月,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

     朱庆澜以广东省省长亲军30个营交孙中山指挥,建立粤军,成为广州军政府基本的军事力量,得到孙中山高度赞赏。

     1917年8月,朱庆澜不满军阀之间的相互排斥攻诈,以印信交省议会,辞职离粤。

      1922年10月,朱庆澜应张作霖和东北各界之邀,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兼东北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先后平息绥芬河、满州里匪患,保证铁路畅通和民众的安全。同时他振兴实业,禁烟查赌,发展教育,创办崇德女子中学。

       “九•一八”国难后,朱庆澜于19日以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常务委员身份发表告南京政府及各地实力派、各界人士急电:“危亡在即,完卵难期”,紧急呼吁举国上下团结抗日。成立“辽吉黑民众后援会”,被推为会长,支援东北义勇军。

     上海“一•二八”抗战中,朱庆澜领衔致电南京政府,呼吁急援浴血抗战的19路军。他奋不顾身,带领慈善团体亲赴前线支援,动员各个佛寺安置灾民,迅速建立战地医院,抗日将士受到极大鼓舞。其中,冯玉祥抗日同盟军和宋哲元部得后援会弹药和物资补充后,以弱克强,痛歼敌军,收复多处失地。

   情满九州  “三元救一命”

                       ---朱庆澜与慈善

      1918年,朱庆澜试图实业救国,任张謇主持的华成盐垦公司董事长。1921年建泰和盐垦股份公司,冲洗盐碱,拓置良田,垦荒80余万亩,安置数十万农户。抗战期间,华成泰和公司为新四军提供了有力支援。

     1927年山东大旱,朱庆澜筹组“华北慈善联合会”,联合其他慈善团体募集款项,救济冀、鲁、豫、平、津灾民百余万人。

       1928年起陕西大旱,因灾死亡250余万人。朱庆澜以华北慈善联合会名义,联合多家慈善团体,四处奔走呼吁,倡导各界“三元钱救一命”之义举,迅速筹款百余万元,粮16万担。溥仪在天津对其说:“陕甘灾情古来少有,你提的口号鲜明有力,我救一千条命就是了。”立即捐大洋3000元。又促请冯玉祥让出兵营300余间,建西安灾童教养院,后又建扶风灾童教养院,共收养灾童千余人。

     1930年长江沿岸多处决口,数省受灾。8月,国民政府任命朱庆澜为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兼灾区工作组主任,主持救灾工作。1936年,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1938年起,以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委兼第五救济区特派员身份长驻西安。第二年创办黄龙山垦区,以垦代赈,先后安置黄泛区灾民5万余人,拓植20余万亩,后又建眉扶垦区。

        陕西咸阳泾惠渠纪念碑“朱子桥”三个字,是1930年—1933年整修泾惠渠时,杨虎城亲笔题写,以纪念时任华北慈善联合会委员长的朱子桥先生对泾惠渠工程的大力支持。

      

   保护传承

         —朱庆澜与文物古迹

     为了保护文物古迹,他发起募修号召,得到了各地佛教会的赞助,先后整修了护国兴教寺、唐玄奘师徒三人的塔院、华严寺、泾阳大寺、岐山太平寺、千福寺、大雁塔慈恩寺、青龙寺、大兴善寺、扶风龙光寺、法门寺及斜塔、华县的少林寺……

         其中,在法门寺的历史文化保护中留下浓厚的一笔。当年朱庆澜来到法门寺,眼前一片凄凉。他为重修法门寺开展广泛的义赈活动。1938年工程正式动工——这是自1609年法门寺明代砖塔建成后330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整修。除真身宝塔之外,修缮工程还兼及法门寺大殿、山门、道路等。

      朱庆澜组织力量,先后从塔上清理出68尊明代铜佛造像和一些石刻佛像,在进行称重、量高、背文、标志等工序之后,均进行了造册登记。这些佛像都是明代建塔时所藏,是研究当时造型工艺以及佛教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修塔人员还相继发现了红白珊瑚、宝石、琥珀、红玛瑙、水晶珠、珍珠、骨圆珠、铜莲座、铜宝塔等极为名贵的宝物及难得一见的一大批珍品佛经。

       面对诸多宝物,朱庆澜指示原塔封存,避免了散失和被盗的可能,并使塔下唐代地宫秘密,不被扰动。并从河南请来高僧良卿法师,使寺院得以完整过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87年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发现唐代佛像装于铁皮盒中,盒右方竖刻“子桥委员长救济灾童纪念”, 左方竖刻“武威童幼所长方炎率四百十三名灾童敬献”字样,同时发现朱子桥手书石印《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五卷。此即后来现世并震惊中外的法门寺唐代地宫、佛祖释迦牟尼4枚指骨舍利、大唐王朝数千件供佛珍宝。

        长眠杜曲

                ---朱庆澜最后的归宿

       1941年朱庆澜在西安第五救济区办公处(灾童教养院)内去逝。临终交待子女、下属公务数件,竟无一件言私。

      西安各界公祭5日,全省下半旗致哀。冯玉祥等人主持各界在重庆、成都公祭。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伍云甫、周子建也代表朱德总司令前来祭奠。遵遗嘱,将其安葬于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东韦村, 长眠于三秦大地。

       历史不会忘记,朱庆澜一生兼具智勇仁义,他大公无私,舍生取义,外拒强敌,内拯万民,其高风亮节、伟大的人格精神将永远播扬在神州大地。

阅读 7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