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篇
师道远而学无涯,善若水需孜孜不倦;深耕耘且广积粮,莫等闲定功不唐捐。9月26日上午“国培计划(2024)”组织《中国古代诗歌与修身铸魂教育》专题讲座,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丁恩全教授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中国古代诗歌内涵与特点进行讲座。
整场讲座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中国古代诗歌,丁教授首先展示中国古代诗歌的六大特点:
(一)起源早(诗和诗论)
(二)数量多
(三)质量高
(四)众体备
(五)情感富、价值导向正
(六)创新性
第二部分为诗性与诗性文化,丁讲授从诗的特性、诗意表达、诗意态度三个方面展开讲解。从今溯古,分析诗歌中的特性;按时间顺序,品读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经典小说中诗歌向小说渗透的内容;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引子,追溯苏轼生平,强调要有对待生活诗意的态度。
第三部分为诗性文化与语文教育,丁教授提出要把诗歌背诵体悟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体悟人生美好情感,从而让学生学会生活适度诗意化,避免心理问题,最终实现生活教育和阅读教育结合,真正实现语文教育修身铸魂的目的。
丁恩全教授还结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强调了读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他指出,阅读经典是读书的最佳途径之一,而阅读则是修身铸魂的重要方法。他鼓励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下午篇
我们到周口市实验学校跟岗研修,姬丽、张媛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两节精彩课例。
第一节课是姬丽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体现了阅读延展课精读“1”一联读“X”—整合—链接整本书的教学路径。姬老师在教学中围绕“杨氏子的礼貌和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运用判断、联结、统整、比较等多种策略,促使学生层层剖析人物思维逻辑,体会杨氏子的“甚聪惠”。她善于找阅读延展的联结点,用课内教学《杨氏之子》这个引子,将课内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巧妙地迁移到课外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使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形成完美的契合,让学生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课是张媛老师执教的《不同作者笔下的猫》,体现了阅读延展课“1”—比读1和X—整合—-链接整本书的教学路径。两个学习任务单贯穿整节课,学生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学习体会特点和表达情感。学习任务单的完成,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阅读策略的从扶到放,从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到多篇文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有方法地阅读,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做到有效阅读。当这篇与那篇的超链接建立起来以后,当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升,孩子们从中获得的阅读成就感,会极大地激发他们课后读同类作品集的兴趣,读教师推荐的《阳光温柔 ,猫狗可爱》时,就水到渠成了。
随后,刘梦华主任作《运用阅读延展课,打通课内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之间的壁垒》讲座。她从“什么是阅读延展课”“为什么上阅读延展课”“怎样探索建构阅读延展课”三方面,回顾近几年的阅读成果,其中不乏用心系统地梳理整本书阅读的渊源、《课标》调整变化,以及调研数据支撑。尤其是探索构建出“1+x+1”路径,与两节课相贯通融合诠释,内容实在,成果丰厚,满满的干货,开阔了眼界。
相信乘着研修的清风,安陵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一定能在研修活动中不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在语文学科教学领域飞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