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俊学府幼儿园厚德主题教育活动——分享,让快乐加倍!

橙子🍊
创建于2024-09-26
阅读 8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合作、交往、分享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然形成的,要想让分享成为孩子自觉自愿的行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加以引导,在2024年9月9日进行厚德主题礼仪教育活动——分享,让快乐加倍!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情绪中真实地感受分享的乐趣。



阅享时光



美好的故事启迪心灵,睿智的故事传承智慧。风趣的故事愉悦身心,深奥的故事激荡思维。幼儿通过绘本故事,来感知世界的简与异。让我们一起走进绘本,聆听孩子们带来的精彩故事吧!



什么是分享?

   


 小朋友,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呢?也许它是可爱的芭比娃娃,每个夜晚它都陪你入睡。也许它是勇敢的奥特曼,陪着你一起去拯救世界!今天就和同伴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吧!



学会分享



分享是培养孩子们的分享意识,引导小朋友们分享。分享之前,老师会邀请小朋友们描述一下自己带来的玩具是怎么操作的。这个过程,很好地锻炼小朋友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教会孩子们用别人的东西需要经过别人的同意。





学会了:“可以交换吗?”“可以给我玩一会吗?”“可以一起玩吗?”“你玩好了可以借我玩吗?”等礼貌问询。





分享是孩子们交友的方式之一,也是孩子作用自我意志支配自己所拥有物品的途径之一。我们希望孩子们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乐趣,也一直努力保护孩子们说“不”的权力。  

欢乐分享可以提升小朋友们之间的友谊,能够帮助小朋友们交到更多的朋友,还能帮助孩子们学会珍惜他人的物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等。




学会交换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可以诞生友谊的魔法。分享自己的快乐,就会收获双份的快乐。




孩子们大方地和同伴互相介绍自己的玩具,大家一起玩,一起分享。老师鼓励更多的宝贝乐于将自己的玩具让别人玩,并通过大家一起玩玩具后的快乐体验,引导孩子们逐步学会与人分享,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孩子们由不愿意与别人玩,到主动共享玩具,他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群的玩得不亦乐乎。



寄语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与别人分享的快乐,感受到了大家一起玩的乐趣,并达到了实质性礼仪教育的效果。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之间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分享小知识课堂

分享的意义

1、培养品德。现在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通过在幼儿园分享,让孩子懂得和别人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很多的快乐。

2、人际交往能力。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扩大朋友圈,赢得更多的玩伴,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3、社会融入能力。学会分享还能让孩子学会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让孩子懂得谦让,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学会分享是孩子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社会在强调个性张扬自我表现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合作及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我们的幼儿缺乏分享意识和交往能力,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独占精神成为了形成良好社会性发展的很大障碍。  

 正是这些因素,让很多孩子存在着自私、孤僻、任性,独占心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合作意识差等性格问题,影响了其心智的成长,导致个性不成熟难以适应社会。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快乐分享”,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的心态,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在分享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互相争抢、攻击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引导幼儿萌生与同伴分享玩具的意识,并能乐意分享。教会孩子友好的交往技能和一些礼貌用语,如:“我们两个一起玩好吗”、“咱们交换可以吗”等交往方式,并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处理和同伴之间的矛盾,学会轮流、交换与合作,引导幼儿从被动交往逐渐过渡到主动交往,提高交往能力。以及学习各种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分享是什么

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

阅读 8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