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中的温情与成长
在这个渐凉的秋日里,我们迎来了培训的第七天。尽管窗外秋风瑟瑟,带着几分寒意,但在这间充满温暖与激情的教室里,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燃烧着不灭的热情之火。今天,我们不仅迎来了知识的又一次洗礼,更在彼此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与温度。
偶遇说课,传承激情
清晨,一场意外的邂逅为我们的培训日拉开了序幕。在茶话会筹备之际,我们有幸旁观了法政院历史系学生们的说课练习。这是一场角色互换的尝试,学生们站上讲台,虽然略显青涩,但那份对知识的热爱与传授的渴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初为人师时的影子。
作为前辈的我们积极地给予他们建议与指导。其中游红霞老师点评师弟的说课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专业素养,整个说课过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说课,同时建议师弟在今后的授课中要注意对教材内容深耕,把知识讲得更全面更深入。高岩老师、候跃峰老师及导师们都纷纷对这两节课做出了精准点评和建议!思想火花的碰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激情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培育下一代的伟大事业中去。
茶话交心,共享智慧
随着茶话会的正式开始,氛围逐渐升温。一杯杯热茶,不仅驱散了秋日的寒意,更拉近了老师们彼此间的距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从生活琐事到工作心得,无一不谈。特别是班长林水仙同学的分享,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她以自己走上领导岗位的经历为例,强调了作为老师,不仅要深耕专业知识,更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她提到,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拓宽自己的人际网络,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这番话,无疑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启发思考,共促成长
茶话会在欢声笑语中持续进行,每一个发言,每一次交流,都像是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大家的心田。无论是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对生活态度的探讨,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心灵沟通与共同成长的旅程。通过这次茶话会,我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建议,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保持一颗学习的心,不断寻求自我提升与突破。
互学互鉴促成长 深耕课堂促发展
共抒教育情怀,共育莘莘学子。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格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磅砣秋雨,都挡不住学员求知若渴的脚步,我们思政班的全体学员在班主任洪霞老师、刘子莹老师和龙翔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湛江一中观摩学习。
深耕课堂,启迪智慧
我们一起观摩了郭玲老师的必修4哲学与文化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思政课。整节课,郭玲老师围绕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一话题,以“上海万圣节”为情景,设了三个子议题:一、“要拿么?——为什么要学习外来文化?”;二、“拿什么?——向外来文化学习什么”;三、“怎么拿?——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双线推进,一案到底,层层深入,引领着学生探讨学习外来文化的必要性、内容及方法,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要拿么?” 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外来文化价值的思考,明确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对于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拿什么?” 引导学生辨别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学会筛选与吸纳,避免盲目跟风。“怎么拿?” 则强调了批判性思维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如何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外来文化的有效融合与创新发展。郭老师以议题式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既亲和、充满温度,又生动、充满思辨的思政课。
评课研讨,共促提升
课后,郭老师就议题的设置、教材的整合、学生的学情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还称自己的“拿来”也是借鉴了别人的优秀文化。并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觉得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点遗憾。庄晓敏老师从“上海万圣节”这个情景,设计问题:“有没有人过,为什么?不过,为什么不过?”结合“守旧主义”和“全盘西化”让学生进行辩论,发散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出发,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习真实发生,核心素养真实落地。彭什金老师认为,如果能够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思考会更好。高岩老师认为,听课就像品茶。分别从学生认真倾听、大胆表达、主动交流;教师设计环环相扣,善于对话和引导;课堂文化,“亲其师,信其道”三个方面来说明郭老师的课是一杯好茶。
他山之石,攻玉前行
此次跟岗学习,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锤炼,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洗礼。通过观摩郭老师的精彩授课与参与评课研讨,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之路上,既要坚守教育的初心,又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正如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学习与交流,定能在思政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摄影:林志贤、陈建超、周杜英
撰稿:周静珠、梁春丽、陈诗柳、陈小丽
编辑:游红霞
审核:洪霞 刘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