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方式:定区观察
观察地点:户外大型玩具区
观察主题:趣味雪花片
观察人物:大班全体幼儿
幼儿年龄:6岁
案例背景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及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游戏中的孩子是快乐的、放松的、自由的,他们可以大胆地探索、交流、展现自我,常常会表现出不凡的创造力。而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在通过使用玩具材料来摸索、学习的。
案例描述
雪花片是一种传统的结构游戏材料,因为它的多变性深受孩子们喜欢,看似简单的材料却可以激发幼儿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幼儿可以通过垒加,拼插,延伸,围合让单一的雪花片变成各种各样的有趣造型,提升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大班的幼儿尤其喜欢雪花片区域的自主游戏,经过在中班一学期的积累孩子们已经能熟练的拼插雪花片。并且能拼插多个复杂的造型。当大班的小朋友和雪花插片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观察实录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户外活动莫过于拼插玩具——雪花片,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游戏,大班幼儿对大型的雪花片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此对我们大班幼儿进行了持续的观察以下是我对大班幼儿趣玩雪花片的解读。
第一次观察与实录
作为我对大班幼儿趣玩雪花片第一次的观察,在游戏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太多的介入,而是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自主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几位幼儿有合作意识,但交流很少,合作效果不佳。
分析与解读
孩子们在拼搭的时候拼搭技巧比较单一,只会做圆形状的小椅子,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简单,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还处于联合游戏阶段,会下意识的模仿其他幼儿的作品,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互动交流,部分幼儿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幼儿,和中班游戏时期的状态平行。幼儿的拼搭造型较为单一(只会拼小凳子,两个小凳子,三个小凳子),拼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只会进行单一的圆形拼搭,在旁边再围绕一圈继续拼搭),所以即使幼儿兴趣高涨但是效果不佳。
解读
在游戏结束后,带领幼儿进行了分享及表征活动,我们共同反思了游戏过程,幼儿也提出了游戏中的问题。
“玩具不够!”
“我只喜欢拼小椅子”
“我的大炮是看陈正睿的”
“场地不够大”等问题就这些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了整改
第二次观察
在第二次进行雪花片搭建活动时,我就前期问题,做了以下准备活动!
首先引导幼儿想象用雪花片可以搭建什么?
“我在家里用雪花片搭过秋千”
“我会用雪花片搭个向日葵”
“雪花片能搭建房子吗”
利用班里的小雪花片让幼儿自由拼搭,建立前期的游戏基础。
其次,我寻找了其他的优秀案例,供幼儿观看,了解其中的搭建技巧,从不同的方向组合,镶嵌,旋转,延伸。此时幼儿的兴趣已经十分浓厚,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展身手
嘉言:我和陈梓涵拼了一个小房子,一开始我们拼的时候老是立不住会歪倒,然后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可以现在在地上拼,拼好了之后再扶起来,小房子就成功了。
陈德骞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拼搭了一个昊天锤,每次成功时,锤子的一角总会掉落几个积木,然后小朋友们继续把积木用力地拼上
观察与实录
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在本次游戏活动中,幼儿已经有了之前拼搭小雪花片的基础,把拼搭方法迁移到了大雪花片中,第二次拼搭幼儿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拼搭的主题更加丰富,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把玩具放到中间有需要的自取,也可以进行几人的合作拼搭。
分析与解读
就上次提出的问题,
一玩具不够,在幼儿进行合作游戏中,玩具已经可以满足幼儿的需求,甚至还有一些剩余的玩具!二不知道拼什么,有了拼搭小雪花片的经验及幼儿的想象力,
第二次拼搭的造型比第一次更加立体,不仅仅限于在地面上,可以往更好更立体的方面进行发展。
教师与幼儿解读
支持与跟进
在第二次游戏结束后,由于本次拼插的造型多样化,而且比较成功,所以幼儿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雪花片玩具的积极性更大了!
幼儿与教师解读
第三次观察
观察与实录
由于幼儿的前两次游戏经验,对于本次活动时已经了解了基本的合作理念,所以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已处于联合游戏阶段。
分析与解读
在本次的优秀活动中,幼儿已掌握了基本的拼插技能,镶嵌,旋转,吊挂,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可以有目的目标的进行游戏活动。
例:陈正睿等小朋友搭建秋千
陈正朔,陈正阳搭建向日葵
陈正睿觉得上面的一排够不到一边拿着雪花片一边说“往这里拿”
罗依琳看到上面一排太短了,便说道“太短了,像一个晾衣架”
陈正睿说:“这里好像出问题了”“中间要倒了”
反思与改进
1,游戏设置环节
在游戏环境中,尽可能的不去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及活动材料,在玩具不够的情况下可以默许幼儿用其他安全的材料填充,不只局限于雪花片,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游戏中的安全意识,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2.在游戏中,幼儿如果在游戏中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时,教师可采用平行法,交叉法介入,如果幼儿有行为上的错误,或者是语言上的错误,教师则采用垂直式介入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语言进行直接的干预。
3.在观察幼儿的同时也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多关注能力比较薄弱的幼儿,可以让一带一(一个队伍带领一位薄弱幼儿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有存在感,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