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缕秋日金色的阳光,凝一份教育帮扶的深情。为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推广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案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国培计划(2023)”送教下乡活动在金罗镇示范小学校正式启动。
9月23日到24日语文教学活动安排
参加活动的人员有金罗中心校领导,金罗镇示范小学校校长以及金罗中心校所有的语文教师,大家都认为送课下乡活动是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所有语文教师积极参加,认真学习。
一桌一椅一腔热情,一笔一划一种态度,一颦一笑一室知己,一举手一投足一曲别样风采。精准帮扶培训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是一场精彩的培训,也是一场最美的遇见!
任冬莲老师执教的《桥》亮点颇多,以“读”为主线。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素养靠语文实践,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在强化读书感悟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在阅读感悟的同时,要渗透学习方法。
任老师带来的讲座是《任务群视觉下的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领悟力、创造力的发掘和培养。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多种认知理论和教育技术相结合,创设相对完整的、开放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敏锐度,培养观察能力,提高领悟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王利芸老师的课堂在齐诵开场诗《七律·长征》中拉开帷幕。带领孩子们通过欣赏一组组诗词,了解一段段历史,走近伟人,感受伟人的不同情怀。王老师让孩子们从伟人的诗词中感受到了正是毛主席从小立下的青云志,才成为了一代伟人。长征初期的“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体现了毛主席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征中伟人的壮志豪情;“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展示了完成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毛主席对革命胜利的乐观情绪和宏伟抱负;王老师激励学生们学习并发扬伟人的拼搏精神,长缨在手,缚住苍龙。
王老师带来的讲座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古诗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入小学统编教材的古诗有鲜明的经典性特点,囊括了言志、抒怀、边塞、田园、送别等不同类别,并且是在文学史上广受赞誉的名家名作。“风格即人”,这些古诗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诗词作者的“简历”,也是其为人风貌的写照。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学情如何?生活在现代的小学生,阅读的主要是现代白话文,认知水平较低,知识储备尤其是历史学习不足,人生阅历浅薄。借助资料学习古诗,可以促进学生以多样的视角,从高阶思维“关联”这一维度,发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从属关系、因果关系或纽带关系,不仅学到古诗的核心知识,还能掌握学习古诗的思维方式,从而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任玉秀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的古诗词《浪淘沙》,巧妙借助多媒体,有效实用地指导朗读方法,让学生体会古诗情感,把握古诗语感。用作者的诗,反推作者的身世,而谜底的揭开,成为学生最大的悬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任老师带来的讲座是《新课标视域下的教学目标的转型》。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的把语文素养凸显出来。因此新课改不再将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放首位,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这要求教研要注重学生地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
刘全清老师带来的是二年级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动物》。整堂课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师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如:闯关游戏,交朋友,教师评奖等,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尊重,学会了评价,学会了礼貌,学会了交流,孩子们更加乐于表达,更加自信!
刘老师带来的讲座是《注重言语表达 凸显交际意识》以“趣”增“趣”,以“趣”促“思”。在一次次实践中丰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将言语思维的发展不断引向深入。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凸显学习的趣味与实践,更让趣不止于“趣”,更有“思”。
此次教研活动已经结束了,金罗镇示范小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将会继续深耕课堂,静心研讨,保持持续向上的姿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