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释放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之路

互联网农民工
创建于09-25
阅读 3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干部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不必要的负担,这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制约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基层减负,作为一项旨在释放基层活力、提升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其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形式主义之困:减负路上的绊脚石

形式主义,是基层减负路上的一块顽石。它表现为文件多、会议多、报表多、迎检多等“四多”现象,让基层干部深陷其中,疲于奔命。这些看似“重要”的工作,实则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未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要破除形式主义之困,必须从源头抓起,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检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


考核机制之痛: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双重考验

考核机制,是基层减负工作中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激励基层干部积极工作;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考核机制也可能成为新的负担。当前,部分考核工作存在政出多门、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等问题,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重过程轻结果,重显绩轻隐绩。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负担,也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要完善考核机制,必须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考核体系,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反馈,确保考核机制能够真正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人才短缺之惑:基层治理的瓶颈所在

人才短缺,是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因素。基层工作繁重且复杂,对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现实中部分基层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的需要。要破解人才短缺之惑,必须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引进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破局之路在何方?

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要破除形式主义之困、完善考核机制之痛、破解人才短缺之惑、解决资源分配之难,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的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推动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释放基层活力、提升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阅读 3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