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下,上蔡县第七小学四年级组2024年9月9日--9月20日展开了语、数教研活动。
课堂执教展风采
为了使公开课收到实效,各位老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呈现出一次次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老师声情并茂地导入新课,带动孩子的兴趣;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下面跟随我们一起走进老师们精彩的课堂吧!
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
尹娜老师执教的《精卫填海》 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这个单元是“神话”专题,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大意,用范读、引导断句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以达熟读成诵。学生最大 的学习困难还是“讲述故事,感受形象”,为突破这一重难点, 教学时可通过“讲清意思、感受神奇、想象对话”这三个环节来推进;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抓住精卫的形象、精卫的动作和艰辛的经历展开想象,既把故事讲得清楚生动,又在讲述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形象。
王冬苗老师执教的《我们与环境》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并且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冯琼妍老师执教的《精卫填海》 全文35个字,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课文辅以注释、插图,插图集中展现了精卫口衔石子填塞东海的画面,突出了精卫的形象和大海的波浪滔天,帮助学生了解、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完成“读课文、讲故事”两大任务,帮助学生在“读通读顺-读懂意思-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读中积累、读中理解、读中明理。讲故事则分为“借助注释讲-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讲-发挥想象讲-小组合作讲”四个层级,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本单元阅读策略。
胡锦锦老师执教的《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课文通过“猎狗”“小麻雀”“老麻雀”和“我”四者的交锋,串联起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热情地赞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白伟利老师执教的《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先用一句话交代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接着写了“我”在山脚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然后写“我”地 段,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从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了的过程清楚地写了 手脚并用奋力攀登,终于爬上峰顶,最后写在峰顶上与老爷爷相互致谢。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及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马莉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王鸽平老师执教的《暮江吟》这首古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名篇,诗人构思巧妙,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图画。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之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中体会古诗的美景、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受到审美的熏陶。
张磊老师执教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写的一篇颇有影响的童话故事,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
故事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各自不同的命运,尤其是第五粒豆在不经意间鼓舞了一位小女孩,使她顽强地战胜了病魔。
故事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让他们随着故事的发展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提问、去感悟。
常旭霞老师执教的《麻雀》一课以简洁优美的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这本书出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弱小的老麻雀,面对凶猛的猎狗时,它毫不犹豫地飞下来,用身体掩护小麻雀,与猎狗搏斗,最终成功解救了自己的孩子。这个故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四年级语文组集体评课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左右为师。课后,四年级组语文老师们围绕此次活动开展评课活动,在研讨中,上课老师分享设计理念、教学思想;听课教师们对于自己的启发感受、困惑问题、好的建议与老师们进行交流讨论。在听、说、评、议中实现教研同行,帮助教师们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认知,促进专业成长。
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
杨朝辉老师执教的《旋转与角》,从复习旧知锐角、直角和钝角引入新课,本节课从旋转入手,老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做的活动角来演示旋转后的各种角。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此基础上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许培老师执教的《旋转与角》是在学生二年级对“角”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拓展角的概念。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做活动角,感受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形成的平面图形;第二个问题是认识平角与周角;第三个问题是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感受拓展角的概念的必要性。
张排枫老师执教的《相交与垂直》,从学熟悉的“剪刀”与“红十字”这两个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两条直线相交的不同情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徐文飞老师执教的《卫星运行时间》以学生感兴趣的人造地球卫星引入课题,激发民族自豪感。教授新知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孩子通过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根据以往知识经验,孩子们能顺利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王晓旭老师执教的《线的认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线,描绘生活中的线,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姜静静老师执教的《平移与平行》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平移现象,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进而让孩子认识平行线。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引导孩子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李中良老师执教的《旋转与角》,本节课从复习角的认识,进一步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孩子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付毛毛老师执教的《平移与平行》以生活中的拉窗户、升国旗等平移现象引入课题,由平移认识平行线。小组活动中让孩子实际动手操作,用折一折、画一画等方法得到一组平行线,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田玉方老师执教的《平移与平行》我通过生活中一些平移的动作,让学生充分体验平行线的本质特征:距离处处相等,当然不会相交。通过“平移”得到“平行”;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了解、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平行的或清晰或模糊,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眼睛看,动手摆、折、画,认识平行的内涵,寻找画平行线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平行的特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平行线。使学生积极动手,用手思考,在做中发现矛盾,在做中发现方法。让学生在自觉对比反思之后能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改变,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四年级数学集体评课
在评课环节,大家认真听取组内每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详细点评和指导,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其中,毛毛老师在评课中说到,同一节课,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导入,不同的教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虚心学习。
课堂评估活动总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高质量的课堂呈现,都是课下无数遍的打磨,是老师们相互切磋,不断前进,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
本次课堂评估的开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所有教师创设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互动氛围,相信通过此次课堂评估活动,我们年级组所有老师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
图片提供:胡锦锦 马莉 付毛毛
编辑:许培
审核:李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