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的收获季节里,我们圆满落下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帷幕。📚两周的智慧碰撞,不仅是知识的交融,更是教育情怀的共鸣。🎉
我校采用大集备模式开展教研活动。形成共同提高、良性循环的语文教师团队;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及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更快的由入格教师向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发展;更加强化同学科教师间相互学习,寻找差距,努力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
教师们围坐一堂,以课为媒,共探教学新策略,共研育人新路径。🔍经验丰富的丁绍莲老师从理论到实践,从案例分析到策略分享,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教育的光芒。何绍珍老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教与实战技巧,为我新教师提供有力帮助。✨
年段磨课
实践是检验教学设计质量最好的证明,9月23日,徐万胜老师将凝聚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带进课堂,在班级进行试上。课后,年段集备小组针对本次课堂呈现,提出修改意见,合力完善教学设计,我们见证了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绽放,也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在挑战中凝聚。🤝每一次讨论都让我们更加坚信:教育的路上,我们从不孤单。
全校展示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制作美轮美奂又实用的课件。聚焦“暮江”,抓住傍晚时分到深夜景象变化的动态描写,引导学生展开画面想象,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情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配上色彩鲜明的板书设计,向我们呈现了一节美文美景欣赏的语文课。
集中评议
听课结束后,徐万胜老师对此堂课进行了说课,讲述他的设计意图。教师们就此进行点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纷纷指出课堂教学的亮点以及有待改善的地方,这让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
从教几十年,本以为一节公开课可以信手拈来。然而在小组集备过程中,就发觉自己编写的教案脱离了新形势与政策的要求,环节设置不合理,时间把控上依然是以讲代学,漠视学生主体地位,成为一堂表演课。在教研团队的帮助下,形成了一篇完美教案。原本以为现在拿着大家的智慧走上讲台,这样的课堂一定精彩极了!抓古诗关键词,抓画面想象,抓情感表达,抓生字理解,生怕学生什么都不会,情不自禁的尽情表演,学生再次成为了观众。经过这节公开课,我收获了许多,经过前辈们的指导更是受益匪浅。老师应大胆的放手留足时间空间给学生,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我们坚持着,探索着,思维碰撞着,所以我们收获着,成长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乘着语文的东风,越研越美,行稳致远。
——END——
图片:语文组教师
编辑:徐万胜
排版:王菊秀
初审:黄雅玲
审核:胡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