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信息科技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信息科技课已经独立出来,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标志着信息科技正式成义务教育新科目!
新课标出来之后,万众瞩目。应大家的呼声和期待,北票市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白云主任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下发的第一时间组织北票市全体信息科技教师进行了学习;在4月30日更是早早的下发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暨“双新”推进研讨会》的培训通知,要求大家积极参加培训学习。
各校老师积极响应号召,开始了培训。
新课标是什么,它就像是掌舵的船长,是指挥长。2022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以前的基础了作出了重大调整、优化,更加体现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北京市教研员王振强、上海市教研员张汶、天津市教研员高淑印、甘肃省教研员时霞四位老师分别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改革动向分析及经验分享。
新课标重大的转变就是将“信息技术”这门课重新定义为“信息科技”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此次公布的信息科技标准从核心素养内涵上看,围绕着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部分核心素养制定,强调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让学生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提高学生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征,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主线设计了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转标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北京市教研员王振强老师分享了《信息科技教师如何实现教学从“技术”转向“科技”》。
王振强老师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新课标下的人工智能,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人和机器共生共存、协同发展的一个时代,开展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是帮助孩子适应未来时代需求的关键,以有趣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了解深奥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满足学生走近科学、了解前沿科技的需求,培养编程思维、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为未来社会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
其次天津市教研员高淑印老师分享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实施思考》。
高淑印老师主要在三个方面讲解了信息科技课程实施思考:一、新课标的变化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思考
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新科目,并且覆盖全学段。信息科技的课时量增加,在各科目安排中,占比1%-3%,也就是每周至少一节。“信息科技”成为全民必修课。
义务教育阶段将信息科技课程分为四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再次上海市教研员张汶老师分享了《积极实践,务实探索——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初中)推进的一点设想》。
张汶老师在信息科技的积极研究-识变、务实探索-应变、教学研究的一点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最后甘肃省教研员时霞老师分享了《信息科技课程实施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时霞老师在信息科技学科发展历程、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做好准备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在信息科技课程实施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中,教师要把握信息科技教育的科学本质和育人价值信息素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有同等地位、确信息科技的学科地位、重视信息科技的科学本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科技课标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让学生学会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敬畏之心、敬业之心、克己之心、实干之心。”“一波才动万波随”,年轻的信息科技学科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老师们也迎来了更为艰巨的挑战,老师将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育要求,践行新课标,相信他们将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力争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落实核心素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