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1.不良饮食习惯
①生食:常生吃海产品容易引起肠道疾病及传染病。
②腌制食品:好吃酸菜等腌制食品可导致亚硝 酸盐在体内蓄积。
③烧烤:煎炸烧烤类食物和带血丝的烤肉,不仅没有杀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还增加致癌物质。
2.不健康的卫生行为
如饭前便后不洗手,喝生水,吃已污染的剩饭菜,直接采食未洗的蔬菜水果,吃没有卫生保障的街头小吃等。这些不健康的卫生行为可直接导致各种感染性腹泻及寄生虫病的发生。
3.不科学的食品生产、加工、采购和贮藏据统计,食源性疾病60%是由于食品原料不合格造成的。因此,购买来历不明的食品,储藏食品不当都会增加患食源性疾病的可能。
4.不科学的烹调方式
生、熟食混放,或提用菜板、菜刀造成生熟食交叉污染;凉拌菜放置过久受到污染;剩饭菜低温保存不够或食用前未充分加热,也会导致食源性疾病。
5.误食有毒的动植物
食用来历不明的动植物,或加工不当,造成食物中毒。
6.摄食受到化学品污染的食物
农药兽药残留、有毒重金属、环境激素、有害的食品添加剂等, 都会造成身体慢性中毒甚至急性中毒。
7.饲养宠物不当
各种宠物都或多或少地携带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如饲养不当可把这些致病因子带入食品而引发相关食源性疾病,如猫可引起弓形病虫等。
近期天气越来越热,许多人会因饮食不洁、吃冷饮、腹部受凉等原因,出现腹泻(俗称“拉肚子”)的现象。腹泻成为夏季高发的一大胃肠问题。那么,如何预防呢?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①不生吃海产品,特别是不新鲜的海产品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应煮透后食用。
②尽量不吃腌制及烧烤食品。
③不吃未洗净果蔬和没有卫生保障的街头小吃。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
①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②不喝生水。
③剩饭剩菜在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④各种食品尤其是海产品及各种熟制品应低温贮藏。
⑤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调味品和添加剂。
⑥不应该把食物贮存在冰箱内太久。
⑦不混用菜板、菜刀,注意生熟食分开存放。
⑧不吃病死的禽畜肉和腐 败变质的食物。
⑨养成分餐的良好卫生习惯。
⑩不饲养或不过分接触宠物,若有接触务必及时洗手消毒。
远离四个治疗误区
误区一:只要腹泻就吃止泻药
对于不洁食物导致的感染性腹泻,排便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通过腹泻可以将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出现腹泻就吃止泻药反而把病毒留在了体内,可能加重感染。
误区二:只要腹泻就吃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但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抗生素对于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腹泻毫无效力。腹泻往往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周左右就能自愈,且减少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避免耐药的发生。
误区三:腹泻后只喝白水
腹泻后,人体主要损失的是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也是腹泻死亡的主因。为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脱水者应补充液体,轻症用口服补液(如补盐液),重症应静脉补液。
误区四:少吃点能减轻肠道负担
有些人误以为饥饿疗法可减轻肠道负担,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腹泻导致机体营养损失,此时可吃一些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
食源性疾病并不可怕,只要在食品的购买、储存、制作及就餐过程中遵循“食品安全五要点”,就可以远离食源性疾病。
饮食健康千万条,
食品安全第一条!
共尽一份责任,
我们一起携手,
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桐峪镇中心幼儿园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