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第二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温馨提示

简篇
创建于09-25
阅读 9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夏秋季天气湿热,蚊虫增多,特别容易引起肠道、蚊媒等传染病流行。眼下,幼儿园新学期刚开始,请注意防范登革热、红眼病、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

01革登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通过雌性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病后3-6天出现皮疹,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人来传播。

02红眼病

     "红眼病"的学名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眼病。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眼出现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患者具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表现为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

03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04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其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其中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少量病毒可导致发病,因此在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导致聚集性发病。

05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3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0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乏力、鼻塞、鼻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幼儿园内人口密集,一旦有传染病病例发生,容易造成校内流行,因此幼儿园新学期要做好准备。管理好饮用水卫生及厕所、睡房、教室等环境卫生,规范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复课证明查验、环境消毒等工作。

     师生要防范蚊虫叮咬,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尤其要注意手卫生,及时接种流感等疫苗,如有登革热等疫情发生地旅居史且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或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诊并向学校报备。

阅读 9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