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且睿智。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学习,促进优秀教师的辐射引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 9 月 24日,亳州市第四小学数学组展开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践行新课标,构建新课堂”为主题,将聚焦课堂,通过观摩、评课的方式,助力我校数学教师迅速适应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1633b0bf2114a68953526b70fb87979.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c775274c6bd403fbd59d68524d1a576.gif)
一上来,大家就针对“数的认识”,这一数学问题展开了数学组内讨论,之后开始就这一问题进行个人理解和小组讨论结果的展示。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1633b0bf2114a68953526b70fb87979.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c775274c6bd403fbd59d68524d1a576.gif)
首先,数是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抽象表达。教师要认识到,在引导学生认识数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的表面形式,而要帮助学生建立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通过实物展示、生活场景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数字所代表的具体数量意义,如 5 个苹果、3 本书等,使学生感受到数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概念。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1633b0bf2114a68953526b70fb87979.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c775274c6bd403fbd59d68524d1a576.gif)
其次,不同类型的数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整数、小数、分数等各自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清晰地向学生讲解各类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对于整数,要强调其计数和排序的功能;小数则常常用于更精确地表示数量;分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1633b0bf2114a68953526b70fb87979.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c775274c6bd403fbd59d68524d1a576.gif)
再者,数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幼儿时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到小学阶段对数字符号的认识和运算,再到更高年级对有理数、无理数等的深入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低年级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计数器、数轴等工具辅助教学;在高年级,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1633b0bf2114a68953526b70fb87979.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c775274c6bd403fbd59d68524d1a576.gif)
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说课后,所有授课老师们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节奏的把握、对于创意表达目标的实施与完成等方面进行评课,对每堂课的亮点进行了高度的赞美,从中汲取经验。同时,也针对课堂中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1633b0bf2114a68953526b70fb87979.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c775274c6bd403fbd59d68524d1a576.gif)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供稿人:钱 程
一 审:李子威
二 审:信息中心
三 审:刘银影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1633b0bf2114a68953526b70fb87979.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c775274c6bd403fbd59d68524d1a576.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