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
一、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1.教学设计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来进行,通过设计探究性练习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然后总结规律和方法,得到有理数乘法法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层次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小初衔接,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体现了以旧引新、温故知新的学习理念。在小学学习两个正数以及正数和零乘法的基础上,引出有理数的乘法,在肯定原有乘法法则不变的情况下,探究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负数与零的乘法规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数系扩充后学习新数的乘法法则不会感到突然和盲目,使得探索学习具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的。
3.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的学,不管老师怎么教,最终要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样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有收获。本节课中,老师抛出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找到一般规律,在此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都是在问题驱动下,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自主知识建构,避免了老师先入为主的被动建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育,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培养。利用类比有理数的加法以及小学学过的正数的乘法,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法,特别是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的乘法的过程中,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培养;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总结过程中利用了归纳法,是对学生合情推理思维的一个培养;在有理数倒数概念的辨别过程中,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培养。这些数学思想及方法的渗透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很有帮助。
5.课堂收益最大化,学生感悟提升是亮点。从学生口答计算结果与学生板书展示可以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是比较好的,领悟效果也好,解决几乎没有错的结果,从下面巡查发现,学生的解题过程规范,书写整齐(即使是练习本,解题过程也是认认真真、整整齐齐来书写),有两行十几位同学,没有一个人出现一个错误。这说明课堂效益是很好的,学生的对知识掌握到位,理解和应用都能跟得上。
二、需要商榷的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完全是按照教材内容设计的,是不是一定适合学生,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如果设计成情境问题,采用相反数概念做支撑,学生是不是更能接受,因此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最终是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不是一个证明推理得出的结论,可以有灵活的处理方式。教材使用的方法,其实是利用了高中要学习的等差数列的特性,如果不是教材上有详细的解释,学生能否从出发,发现“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依次减少1,乘积的结果依次减少3”这个结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个人认为,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这里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老师在给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说规律的时候,学生有点懵,不知道怎么说。这就提醒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灵活处理,一定要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情。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衔接过渡的流畅性和科学性。既然课堂是类比有理数的加法来探究有理数的乘法,那就应该有相应的练习问题来作引导,而不是让学生直接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就过去了,实际上学生说的有理数加法法则中,对异号两数相加是这样描述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减”,老师在点评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说的,有点不完整,应该是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如果这里让学生去探索的实际意义,并结合小学学过的正数的加法到乘法的引入过程,不是就能得到的运算结果吗?那比教材很费劲的找规律可能要好理解一些。
3.课堂小结部分,应尽量引导学生去谈课堂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从小培养这样的习惯,让学生形成敢说,善于表达的良好学习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提倡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体现,引导学生在讨论,互助探究中学习知识,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提升。
瑕不掩瑜,这节课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获得方面来说,是成效比较好的一堂课,希望教者在继续深挖教材,进行深度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更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的更好,思维发展更迅速,素养提升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