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不负秋日好时光,结对路上撒芬芳。小学美术教师传统工艺技能提升课程仍在继续。
2024年9月23日上午,小学美术教师传统工艺技能提升培训学员,踏上了前往梅江区作新小学的探访之旅。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能的交流与学习,更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碰撞。
一踏入作新小学的校门,学员们就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在礼堂内,他们欣赏到了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作新小学师生们的精湛技艺,更让学员们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他们驻足观赏,细细品味。
随后,学员们有幸观摩了廖静老师为四年级学生带来的一堂别开生面的《泥板动物》泥塑课。在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将平凡的泥板巧妙地塑造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们的泥塑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无限乐趣,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紧接着,作新小学黄妤副校长介绍了学校自2014年起实施的“创意美术课堂”项目,该项目通过常规课程与兴趣班的形式,在校园内开设了“少儿版画”和“粘土艺术”实践工作坊。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让他们领略艺术创作的魅力。她还分享了学校在传统工艺教育方面的探索,如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教育,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她的讲解不仅启发了学员,还赢得了他们对作新小学在传统工艺教育方面创新实践的敬意,彰显了学校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实践。
此外,廖静老师还分享了《非遗进校园:作新小学“客家泥塑”》校本课程的实地案例。她讲述了如何将客家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了解和传承这项技艺。通过她的分享,学员们了解到作新小学在推广客家泥塑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取得的成就,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在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学员们与作新小学的师生们共同记录下这次难忘的经历,他们的笑容中充满了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期待。这次探访之旅,不仅让学员们提升了技能水平,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与价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继续在传统工艺的道路上探索、学习、传承与创新。
在温馨的午后,我们有幸迎来了嘉应学院林凤眠美术学院周庆教授关于《木刻版画理论》的专题讲座。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艺术的洗礼,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深深感受到了木刻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周教授以他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木刻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他强调,木刻版画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深刻表达。通过制版与印刷的精细工艺,版画作品巧妙地将创意与技艺融为一体,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
随后,周教授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细致梳理了版画艺术的历史沿革与起源。从最初的木刻复制图像,到现代版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艺术家的智慧与心血。这段历史的讲述,让我们对版画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加敬畏那些为艺术献身的前辈们。
在版画材料与技法的介绍环节,周教授展示了木刻版画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并深入剖析了它们所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他亲自示范了版画制作的关键步骤,如雕刻、印刷等,让我们对木刻版画艺术的制作流程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周教授的示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版画制作的精湛技艺,更激发了我们动手尝试的热情。
最后,在周教授的耐心指导下,教师们纷纷拿起刻刀和画笔,开启了自己的版画创作之旅。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逐渐成形时,那份由衷的成就感让我们倍感欣喜。这次实践体验不仅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木刻版画艺术的魅力,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之路增添了宝贵的经验。
这次讲座让我们对木刻版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我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今日观摩,心潮澎湃,泥塑魅力无边显。巧手流转泥土间,幻化生灵传神现,犹如春风拂面来,万物复苏生机绽。木刻板画更精妙,刀凿之下见真章,木材纹理藏深意,匠人之心可鉴赏。每次篆刻情更浓,传统现代共鸣长,和谐交响乐章奏,文化传承心不忘。艺术之旅多奇趣,学员感悟深且广,愿将此情永流传,共绘文化新篇章。
撰稿:何 浩、李 婷、曾 烨、温 华
拍照:王 娜、黄小花
排版:张凤媚
校对:徐 帆
编辑:池易芷
终审:梁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