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积木区——玩转积木

创建于09-24
阅读 4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活动背景

        积木区是幼儿园中一个重要的游戏区域,配备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积木,如‌正方块、‌长方块、‌三角形、‌长板、‌圆柱等,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可操作性强、可持续探究的游戏区域。幼儿通过搭建不同的物体来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空间感,还可以通过合作搭建复杂的结构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次相见

区域环境

       这学期刚接触这个新班级,对孩子们的情况不了解。第一次看到他们进入区域的情况是这样的,玩具收放杂乱无章,各种的玩具胡乱堆放在一起。

 有的幼儿用纸杯垒高、做游戏,有的玩插管玩具……

        对于积木,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他们在积木区不是在合作搭建,而是拿着积木当枪玩起了打敌人的游戏。

搭建水平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搭建水平。他们只会简单的围合,搭建的作品小而杂乱。

幼儿行为分析:


    我观察到孩子们在与积木互动的过程中,对彩色的积木兴趣浓厚,首先选择利用它们搭建。区域中投放的小动物、纸杯、插管积木等等,都会干扰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会忽略搭建的技巧,开启角色游戏等其他类型的游戏。

教师引导策略:

 1.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的环境,消除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外因。” 我对积木区进行了调整,将奶粉桶,插管玩具,纸杯等撤出了积木区,只留下了积木。

2.《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我在游戏分享阶段提出问题:“怎样让积木区整洁有序?”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后,一致认为积木应该分类分框摆放整齐,从此,幼儿游戏后都能把积木收放整齐。

第一次引导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与幼儿一起讨论搭建技巧,发现孩子们说不出来,对于搭建技巧掌握不多。我让孩子们欣赏了优秀的搭建作品,观察搭建技巧的运用。

        再次进入积木区幼儿用架空垒高的技巧搭建了停车场,高架桥。

幼儿搭建完成后,实验通车视频。

01:31

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展示的主要是架空的搭建技巧。《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能够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幼儿一起合作搭建过程中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运送积木、有的负责搭建。幼儿在搭建高架桥时,知道留出小车通行的路面,并在搭建完成后,找来小车验证自己的搭建成果,表现出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幼儿的搭建水平过于简单,不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

教师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搭建完成后提出问题:“高架桥旁边有大型建筑物吗?能搭建出来吗?”通过提出问题推进幼儿游戏,并引发幼儿思考。

第二次引导

      以后几天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搭建的作品还是简单,我又再次思考怎样让幼儿展现更多的搭建技巧,搭建更好的作品呢?我带幼儿欣赏上一届毕业幼儿的作品,并引导幼儿提前分好组,确定好主题,再进行搭建。

搭建主题:城堡。

05:12

搭建主题:天坛

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分组合作搭建,分工明确。

        搭建城堡的幼儿一边探索一边搭建,烁烁放上一个半圆形积木不知道怎样继续搭建时,发现了积木上面的圆孔,又开始继续搭建。发现带拱形积木时,一起探讨它可以做什么,佑佑觉得可以做电话;对于圆圈状的积木俩人又一起探讨可以怎样搭建。搭建中意见出现了分歧,佑佑想把圆木棍放到上面再垒高一些,开始烁烁拒绝了。但是佑佑坚持放上了圆木棍,烁烁就去找了能连接的半圆形加在上面。表现《指引》中自尊自信自主台阶五,与别人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但也能听取别人的质疑和批评。

        搭建天坛的小朋友在搭建的过程中出现了坍塌,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在修补、重搭。已经能看出天坛的底座模样,由于选择的同种积木用完了,他们没有继续往上搭建。

教师引导策略: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发现幼儿活动材料不足时,想办法搜集更多的材料,或者引导幼儿解决这个问题。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次引导

        经过几次观察,发现幼儿确立主题后再进行搭建,搭建作品呈现的会更好一些。于是我与幼儿一起商定搭建的主题。霖霖小朋友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长城,他提议搭建长城,小朋友也都表示同意,于是我们搭建的主题就确定为:长城。

       搭建前幼儿欣赏了长城的图片,画出了搭建长城的设计图

        幼儿搭建出的长城的城楼部分。

长城的城墙。

连接在一起的长城。

幼儿行为分析:

        本次搭建的主题很明确,幼儿对搭建长城兴趣很浓厚。但是,幼儿对长城认识的不够全面,所以搭建的是幼儿理解的长城。在整个搭建过程中,幼儿能够自己发现、寻找不同的材料,并且选择不一样的方法来搭建,在游戏中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心无旁骛的进行搭建,很好的诠释了孩子的坚持性。在搭建的过程中能够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师的引导策略:

        与幼儿沟通交流,探讨搭建技巧,引导幼儿逐渐增强搭建技能。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长城,认识长城的样子,知道长城的用处。

        经过教师的几次引导,幼儿的搭建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遇到问题也会自己协商解决。教师的观察引导不会停,孩子们的成长还在继续……

我观察到的幼儿

核心经验:

1.从简单的围拢到运用垒高、架空等多种技巧合作搭建多层次复杂的作品。

2.模拟长城的搭建,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3.通过与积木的互动,幼儿学习了空间关系和几何形状。

社会性发展:

1.与同伴协商合作搭建,游戏中尊重他人、倾听并遵守规则,表现出较强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2.能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

学习品质:

1.幼儿有好奇心和搭建兴趣,在活动中积极出主意,乐于想象和创造。

2.搭建过程中做事专注,坚持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

3.幼儿在游戏后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回忆与思考,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

科学探究:

1.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

语言表达能力: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的反思

1.积木区投放了过多的辅助材料,干扰幼儿的注意力,应该减少积木区材料的种类,优化活动材料。

2.投放搭建作品示例图,启发幼儿搭建思维。

3.和幼儿一起制定搭建主题,引导他们合作搭建。

4.回放游戏视频,师幼讨论遇到问题怎样做,帮助幼儿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全体幼儿,尤其是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幼儿,更应该多引导。

编辑:孙呈芳

校对:教务办公室

审核:园长办公室

阅读 4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