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教学创新之旅

用户14740805
创建于2024-09-24
阅读 21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堂范式研究

——记广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首次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为了推动广州市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黄埔)建设,全面提升黄埔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对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实践研究,9月11日至14日,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组织、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数学学科教研基地(广州)协同组织、由黄埔区和从化区联合参与,在从化区顺利开展。广州市教研院数学教研员、基地主持人伍晓焰老师,广州市教研院数学教研员郭旭彬老师,各区教研员、基地成员、市中心组及从化区、黄埔区七年级备课组长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教材“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与实施。

      11日下午,为准备面向全市的直播公开课,市中心组在从化流溪中学开展磨课研讨。黄埔军校纪念中学谢红婷老师就七年级数学新教材综合与实践板块的《进位制的认识与探究》展示了第一课时的研讨课。课后,市中心组成员对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组织的集体评课。评课过程热火朝天,观点频出,老师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对“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实施策略越辩越明。

       13日下午,上课老师和市教研员、中心组经过3天的研讨修改,广州市教研活动在从化流溪中学顺利开展。第一阶段,谢红婷老师面向全市展示了七年级数学新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课《进位制的认识与探究(一)》直播课。谢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学生课前活动准备所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从艺术、人文历史、数学等不同角度提炼资料中蕴含的要素,并从中筛选出驱动性问题。接下来谢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围坐,围绕驱动性问题开始设计研究问题链并确定分工。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热烈讨论,整个课堂都充满了活力和创意。最后,谢老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进一步的指导。

      课后,谢老师接受了现场教师们的提问并进行说课。在谈及磨课过程时,谢老师表示:“这个过程真的很不容易,我们经过了区中心组、市中心组以及专家团队的多次讨论和颠覆性修改,才最终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方案。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无限可能。”

       谢老师详细阐述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及整个主题的规划。她指出,这节课的定位是在学生自研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上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案构想,为下阶段学生的项目研究和展示交流做铺垫。教学设计中包含了在真实情境研究后,学生展示发现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各小组明确研究方向及确定研究项目,并开展项目研究方案的构想。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创新,在此过程中提升他们借助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搜索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这样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从容。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在课后的课例点评中,黄埔区教研员杨亮老师表示:“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将进入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相互兼容的新时代——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数学育人为目标,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是实现这一目标非常好的途径。” 本节课学生提出了非常多有价值的问题,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强,有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些环节很好地体现出综合与实践课程开放性的特点。

      杨老师分享了备课团队近两个月备课的艰辛历程,并指出本节公开课中谢老师清晰地展示了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是什么”和“怎么上”,为听课教师带来了初中数学新教材中综合与实践课堂的一个优秀范例。最后,杨老师分享了他的一些思考:

1. 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任“重”而道“远”。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开放性和生成性极强,这就决定了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模式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因此,该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要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开创崭新的课程效益。

2. 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势在必“开”。综合与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有专业的描述;新版教材对“综合与实践”安排了专门的课时计划,因此一线老师们需要按要求开足相应课时。

3. 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策略。新一轮教育改革特别强调在初中阶段的综合与实践领域中,主要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更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科内的综合性探究、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以及创造性地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提升,也实现了整体素养的提高。因此,项目式学习无疑成为了一个恰当的实施路径,帮助学生在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其潜力和创造力。

        最后市教研员伍晓焰老师就《新教材的使用建议》面向全市点评了本节课,并作新教材培训讲座。讲座中伍老师结合谢红婷老师的直播课从理论上剖析了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解释了新教材中“综合与实践”板块的设计意图,并从教材内容变化的角度进一步给老师们提供了教学建议。她高度评价了中心组团队和谢老师所做出的努力,也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她相信,只要教师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崭新的课程效益,为学生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阅读 21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